中考

导航

2016福建中考化学考前专项试题7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5-11-09

  二.非选择题(每一空格1分共40分)

  11.(6分)(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氮分子 2N2 ;

  ②3个亚铁离子 3Fe2+ ;

  ③氯化钠固体的阴离子 Cl﹣ ;

  ④氧化铝中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2O3 .

  (2)写出符号“2CO32﹣”中数字的含义:

  “前一个2”表示 碳酸根离子的个数为2个 ;

  “右上角2﹣”表示 每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①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1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3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Fe2+.

  ③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

  ④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2O3;

  (2)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2CO32﹣中的2表示碳酸根离子的个数为2个;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CO32﹣中的2表示每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故答案为:(1)①2N2;②3Fe2+;③Cl﹣;④ 2O3;(2)碳酸根离子的个数为2个;每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5分)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y= 7 (填数值),根据规律写出Z= 16 (填数值).

  (2)核电荷数为12的镁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 Mg2+ ,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核电荷数为 10 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如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你还能找到哪些规律?试写出其中一个: 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数依次增加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纵行质子数依次递增进行解答;

  (2)根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进行解答;

  (3)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及其规律进行解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1)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 17=2+8+y,则y=7;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纵行质子数依次递增,所以Z为16;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所以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氟;

  (2)根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所以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为:Mg2+;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核电荷数为10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及其元素周期律可得: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同一列中,从上到下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故答案为:

  (1)7;16;

  (2)Mg2+;10;

  (3)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数依次增加.

  点评: 了解原子的构成特点,掌握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3.(7分)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我校三(5)班实验小组虹桥公园小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浑浊,悬浮有固体小颗粒,散发出淡淡的鱼腥味.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一种常用的絮凝剂,并进行搅拌,加入的絮凝剂可以是 明矾 ,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过滤 (填操作名称),除去水样中固体小颗粒.再向水样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吸附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此时得到澄清透明无色无味的水,这种水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加入适量的漂白粉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请判断中Ca(ClO)2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1 .

  (3)这样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检验.(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水样注入烧杯,加入肥皂水搅拌,如果有较多的浮渣出现是硬水,如果有较多泡沫是软水 .

  考点: 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明矾与活性炭在净化水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以及物质的变化和组成分析较多;

  (2)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其中Cl元素化合价;

  (3)根据硬水、软水组成上的差异所形成的变化的不同,采取加肥皂水的方法区分两种水.

  解答: 解:(1)明矾具有使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凝聚的作用,而使小颗粒形成较大颗粒加快沉降,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静置后进行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再加入活性炭,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颜色和异味,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属于物理变化;通过以上净化的水仍含有可溶性杂质,虽然澄清透明但仍为混合物;

  (2)Ca(ClO)2中Ca元素化合价为+2,O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3)向自来水中加入肥皂水,若出现泡沫较少而有较多浮渣,则水为硬水;

  故答案为:

  (1)明矾;过滤;吸附;物理;混合物;

  (2)+1;

  (3)取少量水样注入烧杯,加入肥皂水搅拌,如果有较多的浮渣出现是硬水,如果有较多泡沫是软水.

  点评: 本题为对与水有关知识的综合考查,涉及知识点较多,养成勤于归纳的习惯对于解答类似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14.(4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用漏斗过滤时,注意液面始终要 低于滤纸的边 .

  (2)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 石棉网 .

  (3)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 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4)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 细砂盖灭或用湿抹布盖灭 .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加热器皿-酒精灯;蒸发与蒸馏操作;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2)烧瓶的底部面积较大,加热时,为了受热均匀,应垫上石棉网;

  (3)根据仪器链接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解答;

  (4)根据灭火的三大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条件回答.

  解答: 解:

  (1)用漏斗过滤时,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出,造成滤液仍然浑浊.

  (2)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不垫上石棉网,会因为受热不均,引起炸裂.

  (3)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要先将玻璃管润湿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先将玻璃管润湿再将玻璃管对准橡皮塞的孔稍用力转动插入,;

  (4)根据灭火的三大原理: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最好的方法是用细砂盖灭或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

  (1)低于滤纸的边

  (2)石棉网

  (3)润湿

  (4)细砂盖灭或用湿抹布盖灭.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实验仪器的连接,是较为简单的题型,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稍加留心即可做好.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