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基础医学理论病理学:血栓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7-18

  血栓

  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有形成分凝聚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血栓(thrombus):在凝聚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血栓是血液在流动状态下,由于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激活而发生。)

  血栓形成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

  (一)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损伤原因:炎症(心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条件下。 内皮细胞具有:抗凝作用(主要) 促凝作用

  1.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 ⑴屏障 ⑵抗血小板粘集 ⑶抗凝血酶或凝血因子 ⑷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2.内皮细胞的促凝作用: ⑴激活外源凝血过程 ⑵辅助血小板粘附 ⑶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总结内皮细胞的作用:①正常情况及内皮细胞完整时,抑制血小板粘附及抗凝。 ②内皮损伤或激活时,引起局部凝血。

  3.血小板的作用: ⑴粘附反应 ⑵释放反应 ⑶粘集反应

  (二)血流状态的改变: 指血流减慢和产生漩涡等改变,有利于血栓形成。

  (三)血液凝固性增加: 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而出现的血液的高凝状态

  血栓形成的过程: 血栓都是从内膜表面的血小板粘集堆开始,此后的形成过程及其组成、形态和大小决定于局部血流的速度和血栓发生的部位。

  血栓形成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血管内膜损伤处,血小板粘附、沉积, 与纤维蛋白多聚体一起形成小丘。

  (2)血小板继续沉积,血小板堆之后产生涡流,导致下一个血小板堆的形成,多个血小板堆互相连接形成血小板小梁,其间的血液凝固。

  (3)混合性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管腔,血流停止,血液凝固。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