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方剂学考点:理血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2-28
中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2分)
细目一:概述
细目二:活血祛瘀
活血祛瘀剂适用于瘀血证。常以活血祛瘀药(如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为主组方。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常配理气药以加强活血祛瘀的作用。此外,病证兼寒者,配以温经散寒药;瘀血化热者,配以清热凉血药或荡涤瘀热药;瘀久正虚者,又当与补养气血药同用。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药物】 桃仁 桂枝 大黄 甘草 芒硝
【功用】 逐瘀泻热。
【主治证候】 下焦蓄血证。少腹拘急,小便自利,谵语烦渴,至夜发热,甚则其人如狂。
【配伍意义】
大黄下瘀泄热;芒硝泄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泄热。
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破血祛瘀,防寒凉冰伏血脉。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药物】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黄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
即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其中熟地易生地、白芍易赤芍、枳实易枳壳)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证候】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有定处,舌质黯红,或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黯或两目黯黑,脉涩或弦紧。
此外,亦可用治呃逆日久不止,饮水即呛,干呕,内热瞀闷,心悸怔忡,失眠, 急躁易怒,入暮潮热等因瘀血所致的病证。
【附方】
(1)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 老葱、鲜姜、红枣、麝香、黄酒。功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证。症见头痛昏晕,或耳聋,脱发,面色青紫者。亦治酒渣鼻、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者。
(2)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炒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 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瘀血阻滞膈下证。膈下瘀血蓄积,或腹中、胁下有痞块,或肚腹疼痛,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3)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炒小茴香、官桂、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赤芍、蒲黄、炒五灵脂。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寒凝血瘀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4)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秦艽、羌活、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甘草、没药、当归、炒五灵脂、香附、牛膝。功用: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症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 通窍活血汤---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 ---瘀阻头面证---活血通窍
※ 膈下逐瘀汤---瘀血阻滞膈下证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 少腹逐瘀汤---寒凝血瘀证 ---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 身痛逐瘀汤 ---瘀血痹阻经络证 ---活血行气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药物】 生黄芪 当归尾 赤芍 川芎 红花 桃仁 地龙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证候】 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配伍意义】
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大补肺脾之气,意在 补气行血。
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为臣。
黄芪与当归用量比为20:1。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组成药物】柴胡 大黄 瓜萎根 当归 桃仁 红花 甘草 炮穿山甲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证候】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下瘀肿,痛不可忍。
【配伍意义】
方中大黄酒浸而重用,意在荡涤留瘀败血;
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
瓜蒌根消瘀散结而续伤。
七厘散(《同寿录》)
【功用】 散瘀消肿,定痛止血。
【主治证候】 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并治一切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
温经汤(《金匮要略》)
【组成药物】吴茱萸 桂枝 当归 芍药 川芎 麦冬 阿胶 牡丹皮 半夏 生姜 人参 甘草(无地黄)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证候】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少腹里急,腹满,舌黯红,脉细而涩。
亦治 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配伍意义】
桂枝温经散寒,通行血脉;
半夏、生姜通降阳明之气而散结,下通冲脉,以助祛瘀调经。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药物】 全当归 川芎 桃仁 炮干姜 炙甘草(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功用】养血 化瘀,温经止痛。
【主治证候】 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者。
【配伍意义】
方中 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为君。
童便益阴而利血脉,引败血下行而消瘀阻。
瘀血证 证候辨识
瘀血:痛有定处,痛如针刺,舌上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至夜发热,舌燥苔黄,脉沉实 ---桃核承气汤
※ 急躁善怒,入暮潮热,唇暗目黑,舌质暗红,脉涩或弦紧 ---血府逐瘀汤
※ 跌打损伤,胁下痛不可忍,舌红苔黄,脉弦紧或数 ---复元活血汤
※ 跌打损伤,筋断骨折,无名肿毒,水火烫伤,舌红苔黄,脉弦数 ---七厘散
※ 半身不遂,苔白,舌质暗淡,脉缓 ---补阳还五汤
※ 月经不调,小腹冷痛,傍晚发热,舌黯红,脉沉细无力 ---温经汤
※ 恶露不行,小腹冷痛,拒按,脉细涩,舌质暗淡 ---生化汤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活血祛瘀 ,散结止痛。
【主治证候】 瘀血停滞证。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功用】活血化瘀, 缓消癥块。
【主治证候】 瘀阻胞宫证。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黯,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
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功用】 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
【主治证候】 疟母、癥瘕。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成块;或癥瘕结于胁下,推之不移,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饮食减少,时有寒热,女子月经闭止。
瘀血证 证候辨识
瘀血:痛有定处,痛如针刺,舌上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 心胸刺痛,少腹急痛 ---失笑散
※ 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或妊娠胎动不安 ---桂枝茯苓丸
※ 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癖块,以及癥瘕积聚,肌肉消瘦,时有寒热,或女子月经闭止
---鳖甲煎丸
细目三:止血
十灰散(《十药神书》)
【功用】 凉血止血。
【主治证候】 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或衄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咳血方(《丹溪心法》)
【组成药物】青黛 炒山栀子 瓜蒌仁 海粉 诃子
【功用】 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证候】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或心烦易怒,胸胁刺痛。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配伍意义】
诃子清降敛肺,化痰止咳(又寓敛肺止血之义)。
全方以泻火凉肝为主,化痰止咳为辅;虽为止血之方,不用止血之药,旨在清火而不在止血。
小蓟饮子(原载《济生方》;录白《玉机微义》)
【组成药物】小蓟 生地黄 木通 淡竹叶 滑石 蒲黄 藕节 当归 山栀子 甘草
【功用】凉血止血, 利水通淋。
【主治证候】 热结下焦之血淋或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尿中带血,舌红脉数。
【配伍意义】
当归,辛温养血和血的,既防寒凉滞血,合生地黄又使泻火利水不伤阴血。
槐花散(《普济本事方》)
【组成药物】 炒槐花 侧柏叶 荆芥穗 炒枳壳
【功用】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证候】 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肠风脏毒,或便前出血,血色鲜红;或便后出血,血色晦黯;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亦可用治痔疮出血。
【配伍意义】
荆芥穗疏风理血(炒用又能止血),炒枳壳行气宽肠,合则疏风宽肠。
黄土汤(《金匮要略》)
【组成药物】 干地黄(生地) 灶心黄土 炮附子 白术 阿胶 黄芩 甘草
【功用】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证候】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先便后血,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亦可用治脾气虚寒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尿血等。
【配伍意义】
本方重用灶心黄土温中止血。
阿胶、地黄养阴润燥,补血止血,既顾阴血之虚,又助止血之效;
全方补止兼施,寒温并用, 刚柔相济,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阳。
出血证 证候辨识
※ 咳嗽痰中带血,心烦易怒,胸胁刺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咳血方
※ 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小蓟饮子
※ 便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黄土汤
※ 便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脉数 ---槐花散
※ 上部出血证,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十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