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第十八单元第二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6-30
中第二节 寒热之间的关系
a. 寒热错杂
①上热下寒:胸中烦热,频欲呕吐(上热证);腹痛喜暖,大便稀溏(下寒证);
②上寒下热: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兼尿频、尿痛、,小便短赤。
《景岳全书》:“寒在上者,为吞酸,为膈噎,为饮食不化,为嗳腐胀哕”;“热在下者为腰足肿痛,为二便秘涩,或热痛遗精,或溲混便赤”。
③表寒里热:常见,本有内热,又外感风寒;或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
④表热里寒:常见,素有里寒而复感风热,或表热证未解,误下以致脾胃阳气损伤。
b. 寒热转化
①寒证转化为热证:人体正气尚盛,寒邪郁而化热;
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润,脉浮紧之表寒,由于误治、失治,出现壮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之里热证。
②热证转化为寒证:邪盛正虚,正不胜邪;
突变:高热病人,由于大汗不止,阳从汗泄,或吐泻过度,阳随津脱,而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的虚寒证(亡阳);
渐变:病情迁延,日久不愈,如热痢日久转化为虚寒痢。
c. 寒热真假
①真寒假热: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身热,面红,口渴,脉大,似属热证;但身热反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饮亦不多,脉大而无力,且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
②真热假寒:阳热内盛,格阴于外。
手足逆冷,脉沉,似属寒证;但肢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脉沉数有力,更见烦渴喜冷饮,咽干,口臭,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质红,苔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