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第十五单元第五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6-27

  第五节 《脉经》

  《脉经》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王叔和《脉经》:21种脉象、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脉理:

  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

  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

  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里证

  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

  沉而无力-里虚:阳气虚不能升举

  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

  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

  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

  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等)

  《四诊抉微》“迟脉属脏主寒,此一定之理,乃其常也。若论其变,又有主热之证治,不可不知。所以然者,以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矣。”

  《伤寒论》“阳明病,脉迟,有潮热者,……可攻里也,大承气汤主之”

  “又如脑膜炎,常因脑压增高,出现高热、脉迟,须脉证合参,勿作寒论。以免误诊”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1)主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

  凡外感发热、胃热、肠热、肺痈、肠痈、疮疡、或阴虚火旺等均可见数脉

  2)主虚证--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脉来虚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

  5、洪脉

  【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里热内盛,气盛血涌故脉来洪

  洪大有力,此为太过,多为里热炽盛,必伴见壮热,烦躁,口渴,吐血,疮疡及暑热汗出等。

  《伤寒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汤主之”

  亦主虚证:若洪大无力,则不主气分热盛,乃阴精耗竭,孤阳将欲外越之兆。

  凡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出现洪脉则为阴损阳散之危重证候。

  6、细脉

  【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1)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则脉来细而无力

  凡久病气血亏耗,年迈体弱,失血,盗汗,自汗,阳虚畏寒,虚胀,泄泻等,可见到细脉

  《脉诀刊误》:“主血少气衰”

  《伤寒论》:“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脉的宽度分类 细脉

  2)主湿侵:脾虚湿盛或感受湿邪,湿邪阻碍脉道,故脉细

  凡湿邪伤人,或内困脾胃,或留滞经络,常可

  见到细脉

  《金匮要略》:“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

  《诊宗三昧》“湿痹脚软,自汗失精,皆有细脉”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