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口腔助理医师口腔黏膜病学精讲复习:第二章第三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4-13

第一节 口腔菌群分类

第二节 口腔微生态失调

  第三节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

  【病因】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感染。

  【结构】由内向外依次由包膜、体被、衣壳三种同心结构组成,体被由纤维质构成,胞膜内含有脂成份。低温下可生存数月,在湿热50℃及干燥90℃条件下30分钟可消灭。

  【分型】两个血清型

  HSV1:口腔黏膜、咽、口周皮肤、脑、面部、腰以上;HSV2:腰部以下皮肤黏膜及生殖器的感染。

  【传染源】患者和带病毒者; 【传播途径】直接:飞沫、唾液及疱疹液;间接:食具和衣物

  【传染方式】呼吸道、口腔、鼻、眼、破损皮肤

  【发病机制】

  (1)病毒与细胞结合;(2)病毒进入细胞,去包膜;(3)脱壳;(4)病毒DNA进入细胞核;

  (5)病毒基因组复制;(6)mRNA进入细胞质;(7)翻译病毒子代蛋白;(8)装配子代病毒;

  (9)出核,同时披上包膜;(10)释放到胞外

  病毒在侵入处生长,繁殖造成原发感染,原发感染大多无临床症状。此后病毒可沿感觉神经干周围的神经迁移而感染神经节,其在人体内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力,尽管产生了抗体,但是其不具有保护性。

  【典型的急性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感染一周后出现中和抗体

  中和抗体的作用: 消除病毒血症; 限制病程;不能消除潜伏病毒和阻止复发

  特点: 抗体不具有保护性; 多发于6月-2岁;

  【组织病理】可见毛玻璃样核、多核核胞体及核内包涵体。

  【临床特点】

  1、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 (primary herpes simplex viral infection):表现为急性疱疹性龈口炎。好发于6岁以下儿童(6个月-2岁)。症状特点:全身反应较严重,但当口腔内出现水疱性病损后,则发热逐渐消失。病损特点:整个病程约需约7-10天

  1)前驱期或称先兆期: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局部发红

  2)水疱期:粘膜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

  3)糜烂期:水疱壁薄,透明,不久破溃引起大面积糜烂 。

  4)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形成黄色痂壳,最后脱落。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