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牙周病学精讲复习:第八章第二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21
中第二节 牙周探诊
【目的】:探测有无牙周袋的形成、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水平、探诊出血、龈下牙石的量及分布、根分叉病变
【工具】:带有刻度的牙周探针,如Williams探针(刻度标记分别为1、2、3、5、7、8、9、10mm),CPITN探针(尖端为一0.5mm球状,刻度标记分别为3.5、5.5、8.5、11.5)
【方法】:①提插式探测牙周袋近远中三点,每牙记录6个位点的探诊深度②牙周探针尖始终紧贴牙面,探针应与牙的长轴平行③由于邻面接触区的阻挡,探针若与牙长轴平行就不能进入龈谷区,而邻面袋最深点常在龈谷处。故探测邻面时,可允许探针紧靠接触点并向邻面中央略为倾斜,这样便可探得邻面袋的最深处④支点稳,力量20-25g⑤应按一定顺序进行,以防止遗漏
【评价指标】:探诊深度(龈缘至袋底的距离)、牙周附着水平(龈沟底或牙周袋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为PD-GM,较探诊深度更客观准确地反映牙周破坏的破坏程度)
【影响因素】:牙石的阻挡、袋壁的阻挡、炎症的影响、探诊方法
合检查方法视诊(初步确定早接触或合干扰)、扪诊(有较大的震动或动度的牙,可能有早接触的存在)、咬合纸法(若有浓密蓝点且范围较大,甚至将纸咬穿,即为早接触点。咬合纸还可用于前伸合或侧向合的检查)蜡片法(若有菲薄透亮甚至穿孔区,即为早接触点)
牙线(主要用于检查合干扰)
牙周炎时的X征象:
(1)硬骨板模糊、中断、消失,牙周间隙增宽
(2)牙槽嵴顶高度降低,形态改变
(3)牙槽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排列紊乱
(4)表现类型有水平型和垂直型吸收
(5)分度:I度(牙槽骨吸收在牙根的颈1/3以内)、II度(超过根长1/3,但在根长2/3以内)、III度(大于根长2/3)
以下征象不能显示:
①牙周袋深度及类型
②上皮附着的位置,附着丧失的程度
③唇颊侧及舌腭侧牙槽骨情况,坑凹状骨吸收
④早期骨损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