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牙周病学精讲复习:第七章第五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19

  第五节 引起牙松动的原因

  (1)牙槽骨吸收:最主要的原因。牙槽骨吸收一般要达根长的1/2以上。

  (2)合创伤:牙周膜增宽,牙槽骨垂直吸收

  (3)牙周膜的急性炎症:如急性根尖周炎或牙周脓肿,急性炎症消退后牙齿可恢复稳固

  (4)牙周翻瓣手术后:由于手术的创伤及部分骨质的去除,组织水肿,牙齿有暂时性动度增加,一般在术后数周恢复稳固

  (5)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妊娠期、月经期可有牙齿动度增加

  牙的生理动度为0.02mm水平向,临床不易觉察。牙的病理性移位主要因素有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合力的改变。

  牙的病理性移位好发生于前牙,也可发生于后牙。一般向合力方向移位较多见,常伴有牙齿扭转。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常在患病早期即可发生上下前牙的唇向移位,出现较大的牙间隙,称为扇形移位。

  牙松动度分度:I度(松动超过生理动度,但幅度在1mm以内)、II(松动幅度在1-2mm)、III度(松动幅度在2mm以上)

  牙周病活动性periodontal disease activity:牙周炎病变呈静止期和加重期交替出现。静止期的特征是炎症反应轻,没有或很少有骨和结缔组织的附着丧失。

  当以G-厌氧菌为主构成的非附着菌斑增厚,则开始了骨和结缔组织的附着丧失以及牙周袋加深的加重期,也称活动期。

  若在两次检查的间隔期出现附着丧失加重大于2mm,则认为有活动性发生。

  牙周破坏并不是同时发生在口腔的所有牙位,某一时期可以发生在某几个牙,另一时期可以发生在另一些牙的一些位点,这称为牙周病的部位特异性。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