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牙周病学精讲复习:第四章第三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16
中第三节 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直接作用牙周定植、存活和繁殖,入侵宿主组织,抑制或逃避宿主防御功能,损害宿主牙周组织,牙菌斑矿化成牙石,引发宿主免疫反应。
A.菌体表面物质:
内毒素对牙周组织具有很高的毒性和抗原性;对牙龈成纤维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并可抑制其对根面的驱动附着;还能导致和促进骨吸收
脂磷壁酸有刺激牙槽骨吸收的作用
外膜蛋白(选择性通透、运输等)、纤毛蛋白(特异性识别)、膜泡
B.有关的致病酶:
胶原酶能水解蛋白质,破坏胶原纤维
蛋白酶降解牙周组织细胞的蛋白或多肽,还可供养口腔其他无蛋白分解能力细菌的生长
透明质酸酶可降解龈沟上皮的细胞间质,促进其他细菌或酶进入结缔组织
硫酸软骨素酶水解牙骨质、骨组织及硫酸软骨素,参与牙周袋形成及牙槽骨吸收
胰蛋白酶样酶(降解胶原,激活补体)、神经氨酯酶(破坏神经氨酸和唾液酸)
C.毒素:
白细胞毒素LTX是伴放线聚集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属膜损伤毒素,具有溶血性。
致病机制:
①LTX仅对人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有毒性,白细胞受LTX作用后1小时内即可死亡。
②LTX具有强烈的抗原性,能刺激宿主产生相应的IgG型抗体。
③LTX可损伤龈沟或牙周袋内白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白细胞死亡,释放溶酶体,还可诱导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造成牙周组织破坏。
D.代谢产物:如各种有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