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系统备考:第三章第二十五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9-28

  第二十五节 病毒性肝炎

  【诊断】

  1.急性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

  ①黄疸前期 起病急,常伴发热、全身乏力、食欲缺乏、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色逐渐加深(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发病较慢,常无发热),一般持续5~7天。

  ②黄疸期 自觉症状好转,尿色继续加深,巩膜及皮肤出现黄染,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大并触痛,部分病人脾大,肝功能出现异常。本期持续2~6周。

  ③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4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是一种轻型肝炎,由于无黄疸不易发现,发生率远远高于黄疸型。

  2.慢性肝炎

  (1)多数无急性肝炎病史。

  (2)症状主要有食欲缺乏、腹胀、便溏、肝区痛等。

  (3)体征主要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等。

  (4)化验有血清转氨酶的异常、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等。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亦称暴发性肝炎。起病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但起病10天以内黄疸迅速加深、肝迅速缩小,有出血、中毒性肠积气、腹水迅速增多,有肝臭、急性肾劝能不全和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病程不超过3周。

  (2)亚急性重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0天以上出现如上所述症状。肝性脑病在此型多出现于疾病的后期。病程可达数月。

  (3)慢性重型肝炎 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

  【鉴别诊断】

  1.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 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均可引起肝炎,要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血清学检查结果鉴别。

  2.感染中毒性肝炎 可引起肝肿大、黄疸及肝功能异常,根据原发病的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3.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有用过能引起肝损害药物的病史。

  4.酒精性肝病 根据个人史和血清学检查加以鉴别。

  5.血吸虫性肝病 曾到过血吸虫病流行区并有接触疫水史,可从粪便或直肠黏膜活检中寻找虫卵及进行血清学检查加以鉴别。

  6.其他 如免疫性肝炎、干燥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进一步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肝炎时,WBC≤10×109/L,重型肝炎时白细胞数升高,红细胞数下降,血红蛋白下降。

  2.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为阳性提示肝细胞性黄疸,以尿胆原为主提示溶血性黄疸,以胆红素为主提示梗阻性黄疸。

  3.肝功能检查。

  4.病原学检查。

  5.肝脏B超或CT检查。

  6.肝组织病理检查。

  【治疗原则】

  1.急性肝炎

  (1)支持疗法为主,强调早期卧床休息。

  (2)饮食清淡,热量足够,适当补充维生素。

  (3)适当使用非特异性护肝药及退黄药,如葡醛内酯(肝泰乐)、茵栀黄注射液等。

  (4)急性丙型肝炎还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2.慢性肝炎

  (1)适当休息,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2)保肝治疗。

  (3)抗肝纤维化。

  (4)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