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年临床助理医师《医学心理学》章节透析:第三章心理卫生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2-30

  第三章 心理卫生

  第一节 心理卫生的内涵

  一 心理,卫生与心理卫生

  心理的三大部分: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健康的定义;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

  心理卫生的两重含义;一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重要功能。

  二 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一.自我意识良好 二。社会功能良好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 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7年)的体液学说

  柏拉图 公元前427—347年 两者统称 西方先哲的智慧之光 孔子 公元前551—479年

  古代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

  1 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的整合作用。

  3 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4 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

  中国古代的心理卫生思想

  1整体恒动论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理论基础。2提倡 养心之道 与 健身之术 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3 关于情绪与疾病产生,治疗的关系的思想为丰富。

  二 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世界心理卫生运动简况 二中国心理卫生运动概况 三 心理卫生的意义

  一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

  1 心理卫生对于防治心理疾病的意义 2 心理卫生对于防治躯体疾病的意义

  二学校心理卫生的教育与发展意义

  1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有效地解决中小学生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例题:

  1.判断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适应能力与康复力 B.控制力与康复力

  C.耐受力与控制力 D.耐受力与适应能力

  E.意识水平与康复力

  2.开始注重个体心理卫生的最早时期应是:

  A.青少年时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胚胎期

  E.新生儿期

  3.关于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不合理的一项是:

  A.母爱与母乳喂养 B.适宜的信息与刺激

  C.培养独立意识 D.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E.保证充足的睡眠

  参考答案

  1.A 2.D 3.C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