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药理学》考点纵览:第二十五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8-28

  第二十五章 抗心律失常药

  一、心肌电生理

  (一)心肌细胞的类型:

  1.工作细胞:心房及心室肌细胞

  机械收缩,兴奋、传导

  2.自律细胞:窦房结、房结区、浦肯野氏自律细胞

  自动产生节律,兴奋、传导

  0期:去极期

  1期:快速复极初期

  2期:平台期

  3期:快速复极末期

  4期:静息期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一)冲动形成障碍

  窦房结功能ˉ、潜在起搏点自律性 

  后除极:继0期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易引起异常冲动发放,这称为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完全复极之前的2或3期;Ca 2+内流增多所致

  晚除极:完全复极之后的4期;Ca 2+过多诱发Na+短暂内流所致

  (二)冲动传导障碍

  主要为传导阻滞,也可为传导加速(预激)

  折返激动:

  心律失常类型

  部位:

  1.室上性:发生在房室结以上部位 2.室性:心室部位

  类型:

  1.心动过速 2.期前收缩(早搏):心房(室)纤颤、心房(室)扑动

  三、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一)作用机制

  1.降低自律性:

  抑制4期Na +内流或Ca2+内流,坡度ˉ

  促进K +外流,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距离

  2.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促进或加速复极以减少早后除极

  3.改变膜反应性及传导性而消除折返

  促进K +外流,改善传导,取消单向阻滞:苯妥英钠

  抑制Na +内流,减慢传导,使单向阻滞发展成双向阻滞:奎尼丁

  影响Na +通道和Ca2+通道

  影响K +外流

  延长ERP: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胺碘酮

  缩短APD(相对延长ERP):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类别

药物

作用机制

Ⅰ类 钠通道阻滞剂

 

阻滞钠通道,抑制除极时Na+ 内流。

ⅠA类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抑制0相去极化,减慢传导
(广谱:室上性、室性)

ⅠB类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轻度抑制0相去极化,减慢传导,显著促进K+ 外流,缩短复极化。
(窄谱:室性)

ⅠC类

普罗帕酮、恩卡尼

抑制0相去极化,减慢传导,对复极化无影响
(广谱:室性早搏)

Ⅱ类 β受体阻断剂

普萘洛尔、美多洛尔

阻断心脏β-受体。
(室上性/交感神经兴奋)

Ⅲ类 延长APD药

胺碘酮、索他洛尔

延长APD
(广谱/预激综合征)

Ⅳ类 钙拮抗剂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阻断钙通道,抑制Ca2+ 内流
(室上性)

V类 其他类

腺苷

室上性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