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口腔执业医师基础知识:医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三章第一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4-20

  第三十三章 其它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毒

  属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是人及动物狂犬病的病原体。

  一、生物学性状:

  1.rabies virus 弹状病毒科,75×180nm, 外形呈子弹状,RNA病毒,螺旋对称,有包膜及刺突;

  2.对神经组织有亲嗜性,在易感动物及人的大脑海马沟回的锥体细胞增殖,在胞浆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内基小体(Negri body),有诊断价值;

  3.抵抗力不强。

  二、致病性及免疫性:

  1.动物间狂犬病(宿主范围广),分狂暴型和麻痹型;

  2.人狂犬病(上升趋势,危害较大);

  3.传染源:病犬(包括发病前5天外观正常动物);

  4.途经:咬伤(唾液带毒);

  5.致病机制:首先在伤口局部肌肉细胞内增殖→沿感觉神经神经轴索上行→中枢神经系统增殖并引起损伤→沿传出神经扩散至唾液腺及其它组织;

  6.临床表现:

  ①被患病动物(犬科动物)咬伤,CNS损伤,神经兴奋性↑;

  ②潜伏期:1-3月(1w-数年);

  ③前驱期:发热、不安、乏力、流泪、流涎、伤口“蚁走感”;

  ④兴奋期(3-5天):兴奋性增高,狂躁不安,吞咽及饮水时,喉肌痉挛,又称恐水病,3~5天后转麻痹期;⑤麻痹期:麻痹、昏迷、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00%)。

  三、微生物学检查

  人狂犬病根据咬伤史及典型症状即可诊断,人被咬伤后,检查动物是否患病十分重要。

  ①判断动物是否患狂犬病:观察7~10d,发病否,不发病为非病犬或咬人时唾液中尚无病毒。

  ②发病则杀死后,检查脑内有无内基小体(Negri body ),海马回 胞质嗜酸性包涵体(70~90%)。查抗原(IFA),查核酸 RT-PCR。

  四、防治原则:

  1.野犬捕杀;

  2.家犬管理(注射犬用狂犬疫苗);

  3.人被咬伤后:①伤口处理:20%肥皂水,0.1%新洁尔灭冲洗②被动免疫:高效价抗血清,40 IU/Kg③疫苗接种:1、3、7、14、28d,各肌注1ml。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