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口腔执业医师基础知识:医学微生物学第十七章第四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26

  第四节 肉毒梭菌(C.botulinum)

  (一)生物学性状

  1、G+大杆菌,网球拍状菌体,有周身鞭毛,严格厌氧,可消化肉渣,变黑腐败。

  2、致病物质: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外毒素,是目前已知毒素中毒力最强者,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μg。

  3、肉毒毒素作用机制:为嗜神经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 产生软瘫。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外毒素,是目前已知毒素中毒力最强者,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μg,肉毒毒素作用机制(嗜神经毒素,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自主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功能失调→肌肉松弛性麻痹(软瘫));作用部位(脑神经核和外周神经肌肉神经接头处)。

  2、所致疾病

  (1)毒素性食物中毒(肉毒中毒)

  食品:罐头、香肠、腊肠、发酵豆制品。

  潜伏期短。

  临床表现:1.无胃肠道症状,为神经末梢麻痹症状、乏力、头痛2.眼肌(复视、斜视、眼睑下垂)3.喉肌(吞咽困难、咀嚼不灵、语言障碍)4.膈肌(呼吸困难、死亡率高20-70%)。

  (2)创伤感染中毒

  (3)婴儿肉毒病

  (三)微生物学检测:重点是检测肉毒毒素。

  (四)防治原则:加强相关食品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发病后尽早注射肉毒抗毒素 。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