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口腔执业医师基础知识:医学微生物学第十六章第三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24

  第三节 麻风杆菌(mycobactiria.leprae )

  一、生物学特点:

  1.其大小、形态、染色均与结核杆菌类似

  2.目前体外培养尚未成功

   3.动物模型:犰狳。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类为唯一宿主和唯一传染源,致病因素不清。

  1.传染源:病人(瘤型麻风病人通过皮肤黏膜及外分泌液向外排菌)。

  2.传播途径:皮肤、黏膜、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传播(痰、汗、乳汁、精液、阴道分泌液,家庭内传播多见)。

  3.潜伏期:2-5年,长者数十年。

  4.特点:潜伏期长,发病慢,病程长的慢性传染病。

  麻风病变可分为四型:

  瘤型麻风(lepromatous type) (恶性麻风):

  1.侵犯部位:皮肤黏膜、神经及内脏病变中大量麻风细胞。

  2.传染性强:分泌物中大量麻风杆菌开放性麻风

   3.免疫状态: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正常

  4.病变:肉芽肿,麻风结节(leproma)

  5.临床表现:“狮面容”,病情严重,逐渐恶化。

  结核样型麻风(良性麻风)60-70%:病情缓慢稳定,传染性小,病变发生在皮肤和外周神经,感觉功能障碍。

  1.侵犯部位:皮肤、周围神经

  2.传染性小病变处少见麻风细胞及麻风杆菌闭锁性麻风

  3.免疫状态:细胞免疫接近正常(麻风菌素试验阳性)

  4.病变: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5.临床表现:感觉功能障碍:①皮肤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疹②由于细胞浸润变粗、变硬可触及外周神经。

  界线类:兼具两者的特点。

  未定类:前期病变。

  三、 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涂片,结合病史可诊断

  2.病理:麻风细胞(胞质呈泡沫状,麻风杆菌)

  3.麻风菌素试验(lepromin test)

  四、防治原则:预防(BCG)。砜类(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