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口腔执业医师基础知识:医学微生物学第十二章第三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18

  第三节 奈瑟菌属 (Neisseria)

  一、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淋球菌(gonococcus)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与脑膜炎奈瑟菌相似, G,双球菌,咖啡豆状,有荚膜和菌毛,无芽孢,无鞭毛。脓汁标本中①急性病人:细菌位于中性粒细胞内②慢性病人:细菌位于细胞外。

  培养特性:与脑膜炎奈瑟菌相似,营养要求更高,只能在巧克力平板及专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灰白色细小S型菌落。

  生化反应:氧化酶(+),只分解葡萄糖,不分解麦芽糖等其它糖类。

  抗原及分类:以外膜蛋白抗原分16个血清型。

  抵抗力:极弱(与脑膜炎奈瑟菌相似)。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1、菌毛(决定有无致病性)、荚膜2、外膜蛋白(Por蛋白、Opa蛋白、Rmp蛋白) 3、脂寡糖(LOS)等。

  所致疾病淋病(化脓性炎症),人是唯一宿主,性接触传播,潜伏期2-5天。分为:1.单纯性淋病2.生殖系统慢性感染3.播散性淋病(1%-3%)4.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脓漏眼)。

  (三)微生物学检查:1.涂片镜检2.分离培养3.EIA、DFA、PCR。

  (四) 防治原则:1.性传播疾病2.早发现、早治疗,耐药性。3.道感染、1%硝酸银滴眼。

  二、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G ,呈肾型,成双排列(凹面相对,凸面相背),有荚膜及菌毛。

  培养特性:1.营养要求较高,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或卵黄双抗平板,形成光滑透明“露滴样”菌落2.专性需氧,5-10%CO2,37℃(>40 ℃ < 30℃均不生长)pH7.4-7.6 3.易产生自溶酶。

  生化反应:氧化酶及触酶(+),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

  抗原和分类:1.根据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可分为A.C.D.H.I.K..X.Y.Z.29E和W135等13个血清群, 2.根据外膜蛋白不同,各血清群又可分为若干血清型。

  抵抗力:很弱。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脑膜炎奈瑟菌的致病特点是冬末春初好发,存在于鼻咽部,儿童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发病率较高。

  致病物质:1.荚膜:抗吞噬,增强侵袭力2.菌毛:有利于细菌黏附和侵入3.IgA1蛋白酶和LOS.4.内毒素:引起小血管、毛细血管坏死、出血,导致皮肤淤斑、肾上腺出血、微循环障碍、DIC、中毒性休克等。

  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人是唯一宿主:5%-15%正常人鼻咽带菌(流行期70%-80%,我国A群为主)

  2.传染源:带菌者、病人

  3.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经呼吸道感染

  4.潜伏期:2-3天5.临床类型:① 普通型:高热、出血性皮疹、脑膜刺激症状②爆发型:内毒素休克、DIC,24h之内死亡③慢性败血症型:少数成人病程迁延数日。前两种以儿童多见。

  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1.标本①病人:脑脊液、血液、皮疹液②带菌者:鼻咽拭子③标本保温保湿送检,最好床边接种;

  2.直接涂片镜检:有诊断价值;

  3.分离鉴定;

  4.快速诊断;

  5.防治:提高免疫力、接种疫苗、治疗首选青霉素G。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