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精讲复习:第六章第二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4-29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只有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细胞因子受体与其爷膜表面受体一样,均由三个部分即膜外区(细胞因子结合区)、跨膜区(富含疏水性氨革酸区域)和胞质区(信号传导区)组成。细胞因子受体根据胞外区氨革酸序列的同源性和结构特征,可分为四种类型。

  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该家族成员胞膜外部分均具有一个或数个免疫球蛋白(Ig)样的分子构型,每个Ig样功能区由100个左右的氨革酸组成。IL1、6、12受体和MCSF受体属于这一家族。

  2、造血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 该家族成员胞膜外同源区近N端有4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同源区靠近细胞膜处有一个色氨酸丝氨酸X色氨酸丝氨酸功能区。大部分细胞因子受体如IL2、3、4、5、7、9、GCSF,GMCSF等受体均属这一家族。干扰素受体(IFNR)也属该家族成员,但其胞膜外同源区近N端只含有两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

  3、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 该家族成员胞膜外均有3或4个由约40个氨基酸组成的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区域。属该家族成员者除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lr,NGFR)外,还有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

  4、趋化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IL8受体属该家族成员。

  大多数细胞因子受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单位组成的异二聚体或多聚体分子,通常包括一个能与特异性配体结合的α链和一个参与信号传导的β链。在众多细胞因子中,某些细胞因子的作用十分相拟,如:IL3、IL5、GMCSF都可作用于造血系统,促进造血干细胞和定向造血干细胞增生;IL2、4、7、9等均有刺激T、B细胞增生的作用。

  这种细胞因子功能的重叠性,通过对相应受体的研究已经得到初步解释,即上述细胞因子受体均具有一条相同的肽链,因此有可能识别相同的配体或使用共同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产生相同或类似的生物学效应。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