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从业资格考试

导航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教材重点(18)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5-21

1.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单位从业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单位从业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和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单位从业人员统计中暂不包括人员:个体经营户、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参加单位生产劳动的军工和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以及大中专、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的实习生。

2.各单位在计算从业人员时,应按“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的原则进行统计.

计算公式: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

3.根据岗位职工使用期限的长短,将全部在岗职工分为(长期职工)和(临时职工)

长期职工是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原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临时职工是指用工期限不足一年的在岗职工。

4.城镇失业率是指城镇失业人员数与城镇就业人数与城镇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公式

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100%

失业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先行指标。发达国家把它与国家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并列为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的三大指标。

5.平均实际工资是指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平均的实际工资。

平均实际工资=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平均货币工资与平均实际工资成正比,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成正比。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