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教师的文化素养(三)
来源 :考试网 2017-07-05
中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教师文化素养(三)
【高频考点速记】
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一)天文历法
1.四象
2.五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一更——黄昏、一鼓、甲夜——19—21点
二更——人定、二鼓、乙夜——21—23点
三更——夜半、三鼓、丙夜——23一1点
四更——鸡鸣、四鼓、丁夜——1—3点
五更——平旦、五鼓、戊夜——3—5点
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4.四时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5.干支
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于支纪法”。
6.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建元)。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等。
(3)于支纪年法。于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卵、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传统纪年法依旧沿用于支纪年。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卵”指公元1627年。
(4)年号于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二)古代称谓
1.年龄称谓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牮
24岁(女)——花信年华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男子三十岁
不惑:男子四十岁
知命:男子五十岁
2.别称
父母称高堂、椿萱、双亲。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老师称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堂称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
女婿称东床、东坦、娇客。
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后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后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妹。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称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
3.讳称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佛道徒之死称:涅檗、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三)传统思想文化
1.秦
(1)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思想家辈出,学派纷起林立,形成“百家争鸣”,为中国思想文化之源。《汉书•艺文志》列出学派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2)先秦代表思想流派
先秦代表思想流派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在当时影响也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儒家说“爱人”,墨家说“兼爱”。思想看似相近,但有差别。儒家“爱人”是“有差等”的,墨家“兼爱”是“无差等”的。
(3)“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天人关系是中国先秦哲学争论的重要问题。天人关系的核心是人作为主体同他的周围世界客体的关系,也是思维同存在的关系。中国思想家很早就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思考。
(4)先秦重要著述
①六经
六经指儒家奉为经典的六部先秦著述,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六经亦称六艺。不过“六艺”另外一种含义是指六种基本能力,即礼、乐、射、御、书、数。
②《论语》
孔子弟子编纂,主要记述孔子言行。
③《孟子》
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④《道德经》
老子著,也有人说此书后人编纂。
2秦汉魏晋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借以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2)东汉道教产生
道教产生于东汉,但是与神仙方术及各种先秦思想有关,特别是奉老子为教主。
(3)东汉佛教传人
佛教从印度传入,一般认为是东汉明帝派人访求佛教经卷,以白马驮至洛阳,建白马寺。
(4)玄学
魏晋时,何晏、王弼等以道家的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潮。
3.宋明
(1)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起于宋,是宋以后影响中国社会数百年的儒家学术思想。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是“理”。“理”是一种理论抽象,其概念内涵复杂。理学家的思考,有探索意味。但宋明理学的历史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
(2)宋明理学代表人物
①周敦颐
②程颢
③程颐
④程朱学派
⑤陆九渊
⑥王守仁
4.清
(1)顾炎武
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代表作为《日知录》,反映了他的“经世致用”思想。其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2)戴震
清代思想家,对程朱理学持批判态度,其代表作为《原善》,梁启超、胡适称之为近代“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3)严复
清末启蒙思想家,积极介绍西方思想,其翻译的《天演论》,将进化论思想引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