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9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第一章第三节

来源 :考试网 2019-02-14

  第三节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 岁)

  1.新生儿期的年龄特征(0~1 月)

  (1)心理发生的基础: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过去,人们以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什么也不会。可是研究材料发现,儿童先天带

  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许多本能,其本能之多,令人惊讶。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带有先天的本能性,其种类十分有限,且非常固定,只有在某种特定的刺激和特定的情况下才能引起特定的反应,因而局限性很大。但是不论无条件反射对维持生命、适应新环境的实际意义有多大,儿童的本能活动都可以成为最初学习的基础,是形成条件反射的自然前提。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其出现是心理的发生。新生儿期就在各种生活活动中学习,发展各种心理能力。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够建立条件反射。例如妈妈每次给孩子喂奶,都是把他抱在怀里,经过多次强化,被抱起来喂奶的姿势,和奶头在嘴里吃奶的无条件反射相结合,新生儿就形成了对吃奶姿势的条件反射。由此可见,孩子从新生儿期开始,就在各种生活活动中学习,发展各种心理能力。正因为这样,从孩子出生时起就要注意对他的教育。

  2.婴儿早期的年龄特征(1~6 月)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半岁内的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依靠视听觉,因动作刚刚开始发展,能直接用手、身体接触到的事物很有限。满月以后,婴儿的眼睛更加灵活了。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

  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婴儿用手的动作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手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

  【(3)主动招人

  这是最初的社会性交往需要。婴儿早期的孩子,往往主动发起和别人交往。这时出现了最初的亲子游戏,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儿的社会性交往需要。婴儿即使是饿了、困了,亲子游戏也能够使他在短暂时间内停止哭闹,亲子游戏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开发孩子的智力。

  (4)开始认生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明显表现了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儿童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出现对人的依恋态度。

  3.婴儿晚期的年龄特征(6~12 月)明显变化是动作灵活了,表现在身体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双手可模仿多种动作,逐渐出现言语萌芽,亲子依恋关系更加牢固。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抬头、翻身(在半岁前学会)、坐、爬、站、走等动作形成。可以锻炼四肢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活动,促进大脑和小脑的神经的生长和发育;主动接触外界事物,摆脱成人的怀抱,自己活动,扩大活动范围、开阔了眼界,满足了好奇心,促进儿童认知、情绪和人际交往的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五指分工动作和手眼协调动作同时发展,这是人类拿东西的典型。五指分工,指大拇指

  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活动时采取对立方向,坐爬动作利于它的发展。除五指分工之

  外,手的动作发展还表现在:①双手配合;②摆弄物体;③重复连锁动作。

  (3)言语开始萌芽

  这时发出的音节较清楚,能重复、连续。这时期的婴儿已能听懂一些词。

  (4)依恋关系发展

  分离焦虑,即亲人离去后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是依恋关系受到障碍的表现。开始出现用“前语言”方式和亲人交往,孩子理解亲人的一些词,做出所期待的反应,使亲人开始理解他的要求。

  (二)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3 岁)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1~3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期间出现了许多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1.言语的形成

  随着与成人的交往日益发展,婴儿主要的交际工具——身体接触、表情等渐渐显得不太适用了,而言语交际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这种变化促进了先学前儿童言语的迅速发展。如果说,婴儿期是掌握本族语言的准备期,那么,先学前期则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在

  短短的两三年里,儿童不仅能理解成人对他说的话,而且能够运用口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还能根据成人的言语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言语的形成和发展也促进了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概括性的发展。

  2.思维的萌芽

  思维是高级的认知活动,是智力的核心。先学前儿童的思维在实物活动中出现了,使他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已基本形成同时也引起原有的低级认识过程的质变:知觉不再单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也开始反映事物的意义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解性的”知觉,即思维指导下的知觉;记忆的理解性

  增强了,有意性也出现了;情绪、情感逐渐深刻;意志行动产生了;儿童的心理开始具有最初的系统性。但先学前儿童的思维总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具有直觉行动性。

  3.自我意识的萌芽

  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儿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人”与“我”、“物”与“我”的比较中,逐渐认识到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与作为主体的自己之间的区别,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认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透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大约 2 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三)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 岁)

  1.幼儿初期(3~4 岁)的心理特征

  幼儿 3 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 3~4 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 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常常为了一件小事哭个不停。不喜欢大灰狼等动物,就把图书上有关狼的内容给破坏掉;喜欢哪位老师,哪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就特别爱参加等。3 岁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

  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了。

  (2)爱模仿

  3 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幼儿初期孩子的典型特点。例如让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

  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由于 3 岁幼儿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和视觉,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例如,在画画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画什么,而常常是在画出某种形象后,才突然有所发现说:“我画的是太阳”等。由于 3 岁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 3 岁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而不能讲反话。此外,对 3 岁幼儿提出要求也要具体,因为他们不容易接受一般性的抽象性的要求。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加入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648031666。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