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来源 :考试网 2017-05-21
中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氓》
一、考题
二、考题解析
高中语文《氓》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爱情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这个传唱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熟悉生字词和文意。
2.学生自行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讨论。理清全诗层次。
提问:这首叙事诗写了这对男女婚姻过程的哪几个阶段?
明确:恋爱——婚变——决绝。
追问:结婚前后,诗中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三)深入研读
1.你感悟到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男女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有时候还体现在性格上,但诗中女子的最后决绝,又使我们看到中国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2.本诗的三、四章运用了些什么艺术手法,结合感兴趣的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四)拓展延伸
这首诗为什么不给男主人公取个名字呢?
明确:真情永恒只是个例,故能被人牢牢铭记,而负心忘义之人却比比皆是。所以,这个女子所遇到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群人、一批人,甚至是几代人。这个女主人公的可敬之处,就在于她不愿屈服,敢于抗争,勇于把握个人命运,勇敢追求独立幸福的生活。她和《祝福》中的祥林嫂,无论是从行为上,还是从思想上、精神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五)小结作业
你认为女主人公在断然分手后,会获得人生的幸福吗?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氓》的时代背景以及女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
《氓》作为《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它所表现的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也反映了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特有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更反映了曾经自觉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在巨大的生活挫折和社会压力面前的无奈和以守为攻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形,是非一般社会分析所能把握的,只有设身处地地去感悟才会有所领会,才会有所收获。女主人公“是反抗力量的代表,柔中有刚,敢于痛斥,毅然决绝,面对丈夫的无情和淫威,她选择了离开而不是沉默,女性意识中蕴藏着与男性比肩平等的意识”。相反,我们听到的是女主人公无可奈何的自怨自艾:“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里女子力求要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完善者。
2.请你针对本课进行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关于主人公形象问题,学生的分析是比较到位的,我认为还可以再近一步。大家都认为氓是很不应该的,是个不负责的男人。我们可以要打破这个思维,如此 “优秀”的女子,应该是可以抓住男子的心的,但为什么抓不住,难道仅仅是男子的变心?借此问题的探讨打破学生的固化思维,拓开学生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