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试题及解析十四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1-26
中1.甲到某银行取钱,工作人员因疏忽多给了他1000元,甲拿到钱后直接放入包中,甲的行为属于( )。
A.无因管理 B.拾得遗失物 C.先占 D.不当得利
2.某日晚,张某拾得熟人王某的自行车,就给王某打电话告诉了他,因天已经很晚,张某想将自行车放在小区的车棚里,但车棚已上锁,张某只得将自行车推到自己住的单元楼下。第二天一早,王某来取自行车,发现车被盗,王某要求张某赔偿。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由王某自行承担损失
B.由张某赔偿
C.由张某承担主要责任,王某承担次要责任
D.由王某承担主要责任,张某承担次要责任
3.下列关于刑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刑罚必须由刑法明文规定
B.刑罚可用于一切犯罪嫌疑人
C.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措施
D.刑罚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
4.贾某教唆郭某去杀情敌杨某,在郭某买好枪支弹药准备出发时,贾某怕情人责怪且感到悔悟,就让郭某不要再去杀杨某,但是郭某仍然执意前往并将杨某杀死,贾某的教唆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5.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乙杀死,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此案中,甲的行为( )。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6.王某为某机关宣传处干事,申请辞职时未获批准,王某不服,则其可以在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 )内向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
A.15日 B.20日 C.30日 D.60日
7.下列行为中,不可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
A.罚款 B.内部行政行为
C.没收 D.强行摊派
8.行政相对人对下列行为不服,但是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是( )。
A.县环保局局认为某造纸厂超标排污,决定吊销其排污许可证
B.县公安局认为某化工企业涉嫌制造冰毒,遂扣押了该厂全部生产设备
C.两公民因发生争议,互殴致伤,后在派出所的调解下,双方就对方的医疗费用问题达成协议
D.镇人民政府命令解除村民李某与该村村委会签订的农场承包合同
9.( )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 D.生产方式
10.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答案】D。解析: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并造成他人损失的法律现象,本题情形符合,故本题答案选D。
2.【答案】A。解析:张某和王某之间属于无偿代管关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无偿代管合同中,只有代管人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代管物损害的,才负赔偿责任,本案中张某主观上并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王某无权要求张某赔偿。故本题答案选A。
3.【答案】B。解析:刑罚的适用对象是罪犯,而不是犯罪嫌疑人。在司法审判之前,都只是犯罪嫌疑人,只有判定有罪,才是罪犯,这时才能适用刑罚。根据 刑法的基本原则之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选项A正确。刑罚的最高刑为死刑。所以,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 措施,选项C正确。任何的刑罚必须经过司法审判以后才确定,因此刑罚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选项D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4.【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 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在本案中,贾某虽让郭某不要再去,但郭某最终仍将杨某杀死,贾某的教唆行为已然没有构成犯罪中止,而 属于既遂。故本题答案选D。
5.【答案】C。解析:甲的行为属于睡梦中无意识的行为,不具有可责性,不负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选C。
6.【答案】C。解析:《公务员法》第90条规定:“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 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 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一)处分;(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三)降职;(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五)免职;(六)申请 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七)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 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行政机关公务员对处分不服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办理。”故 C正确。
7【答案】B。解析:《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因此,对于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内部行政行为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故本题答案为B。
8.【答案】C。解析:《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排除A);(二)对行政机关作 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排除B);(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 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 的;(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排除D);(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 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 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十)申请 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故本题选 C。
9.【答案】D。解析: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10.【答案】C。解析:A项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说法是错误的,认识可能落后于实践,也可能超前于实践,故A不选。B项实践是认识的先导的说法也是错误 的,认识同样也可能先于实践从而作为实践的先导去指导实践,故B不选。D项说法错误,实践和认识有统一性的一面,但不是说实践与认识二者可以合为一体,故 D不选。题干当中“预测未来”可以看做认识活动,“创造出来”可以看做实践活动,而“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强调的就是认识活动的最终目 的是要以预见为基础,通过实践真正把科学的预测和理论转化为现实,体现了实践高于认识。故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