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水平 > 初级资格 > 程序员 > 文章内容

软件水平考试程序员精选题(6)

2017-7-5编辑:daibenhua

  含有指针成员的类的拷贝

  题目:下面是一个数组类的声明与实现。请分析这个类有什么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种解决方案。

  template class Array

  {

  public:

  Array(unsigned arraySize):data(0), size(arraySize)

  {

  if(size > 0)

  data = new T[size];

  }

  ~Array()

  {

  if(data) delete[] data;

  }

  void setValue(unsigned index, const T& value)

  {

  if(index < size)

  data[index] = value;

  }

  T getValue(unsigned index) const

  {

  if(index < size)

  return data[index];

  else

  return T();

  }

  private:

  T* data;

  unsigned size;

  };

  分析:我们注意在类的内部封装了用来存储数组数据的指针。软件存在的大部分问题通常都可以归结指针的不正确处理。

  这个类只提供了一个构造函数,而没有定义构造拷贝函数和重载拷贝运算符函数。当这个类的用户按照下面的方式声明并实例化该类的一个实例

  Array A(10);

  Array B(A);

  或者按照下面的方式把该类的一个实例赋值给另外一个实例

  Array A(10);

  Array B(10);

  B=A;

  编译器将调用其自动生成的构造拷贝函数或者拷贝运算符的重载函数。在编译器生成的缺省的构造拷贝函数和拷贝运算符的重载函数,对指针实行的是按位拷贝,仅仅只是拷贝指针的地址,而不会拷贝指针的内容。因此在执行完前面的代码之后,A.data和B.data指向的同一地址。当A或者B中任意一个结束其生命周期调用析构函数时,会删除data。由于他们的data指向的是同一个地方,两个实例的data都被删除了。但另外一个实例并不知道它的data已经被删除了,当企图再次用它的data的时候,程序就会不可避免地崩溃。

  由于问题出现的根源是调用了编译器生成的缺省构造拷贝函数和拷贝运算符的重载函数。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禁止使用这两个函数。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函数声明为私有函数,如果类的用户企图调用这两个函数,将不能通过编译。实现的代码如下:

  private:

  Array(const Array& copy);

  const Array& operator = (const Array& copy);

  最初的代码存在问题是因为不同实例的data指向的同一地址,删除一个实例的data会把另外一个实例的data也同时删除。因此我们还可以让构造拷贝函数或者拷贝运算符的重载函数拷贝的不只是地址,而是数据。由于我们重新存储了一份数据,这样一个实例删除的时候,对另外一个实例没有影响。这种思路我们称之为深度拷贝。实现的代码如下:

  public:

  Array(const Array& copy):data(0), size(copy.size)

  {

  if(size > 0)

  {

  data = new T[size];

  for(int i = 0; i < size; ++ i)

  setValue(i, copy.getValue(i));

  }

  }

  const Array& operator = (const Array& copy)

  {

  if(this == ©)

  return *this;

  if(data != NULL)

  {

  delete []data;

  data = NULL;

  }

  size = copy.size;

  if(size > 0)

  {

  data = new T[size];

  for(int i = 0; i < size; ++ i)

  setValue(i, copy.getValue(i));

  }

  }

  为了防止有多个指针指向的数据被多次删除,我们还可以保存究竟有多少个指针指向该数据。只有当没有任何指针指向该数据的时候才可以被删除。这种思路通常被称之为引用计数技术。在构造函数中,引用计数初始化为1;每当把这个实例赋值给其他实例或者以参数传给其他实例的构造拷贝函数的时候,引用计数加1,因为这意味着又多了一个实例指向它的data;每次需要调用析构函数或者需要把data赋值为其他数据的时候,引用计数要减1,因为这意味着指向它的data的指针少了一个。当引用计数减少到0的时候,data已经没有任何实例指向它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安全地删除。实现的代码如下:

  public:

  Array(unsigned arraySize)

  :data(0), size(arraySize), count(new unsigned int)

  {

  *count = 1;

  if(size > 0)

  data = new T[size];

  }

  Array(const Array& copy)

  : size(copy.size), data(copy.data), count(copy.count)

  {

  ++ (*count);

  }

  ~Array()

  {

  Release();

  }

  const Array& operator = (const Array& copy)

  {

  if(data == copy.data)

  return *this;

  Release();

  data = copy.data;

  size = copy.size;

  count = copy.count;

  ++(*count);

  }

  private:

  void Release()

  {

  --(*count);

  if(*count == 0)

  {

  if(data)

  {

  delete []data;

  data = NULL;

  }

  delete count;

  count = 0;

  }

  }

  unsigned int *count;

  O(logn)求Fibonacci数列

  题目:定义Fibonacci数列如下:

  / 0 n=0

  f(n)= 1 n=1

  \ f(n-1)+f(n-2) n=2

  输入n,用最快的方法求该数列的第n项。

  分析:在很多C语言教科书中讲到递归函数的时候,都会用Fibonacci作为例子。因此很多程序员对这道题的递归解法非常熟悉,看到题目就能写出如下的递归求解的代码。

  ///////////////////////////////////////////////////////////////////////

  // Calculate the nth item of Fibonacci Series recursively

  ///////////////////////////////////////////////////////////////////////

  long long Fibonacci_Solution1(unsigned int n)

  {

  int result[2] = {0, 1};

  if(n < 2)

  return result[n];

  return Fibonacci_Solution1(n - 1) + Fibonacci_Solution1(n - 2);

  }

  但是,教科书上反复用这个题目来讲解递归函数,并不能说明递归解法最适合这道题目。我们以求解f(10)作为例子来分析递归求解的过程。要求得f(10),需要求得f(9)和f(8)。同样,要求得f(9),要先求得f(8)和f(7)……我们用树形结构来表示这种依赖关系

  f(10)

  / \

  f(9) f(8)

  / \ / \

  f(8) f(7) f(6) f(5)

  / \ / \

  f(7) f(6) f(6) f(5)

  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棵树中有很多结点会重复的,而且重复的结点数会随着n的增大而急剧增加。这意味这计算量会随着n的增大而急剧增大。事实上,用递归方法计算的时间复杂度是以n的指数的方式递增的。大家可以求Fibonacci的第100项试试,感受一下这样递归会慢到什么程度。在我的机器上,连续运行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出来结果。

  其实改进的方法并不复杂。上述方法之所以慢是因为重复的计算太多,只要避免重复计算就行了。比如我们可以把已经得到的数列中间项保存起来,如果下次需要计算的时候我们先查找一下,如果前面已经计算过了就不用再次计算了。

  更简单的办法是从下往上计算,首先根据f(0)和f(1)算出f(2),在根据f(1)和f(2)算出f(3)……依此类推就可以算出第n项了。很容易理解,这种思路的时间复杂度是O(n)。

  ///////////////////////////////////////////////////////////////////////

  // Calculate the nth item of Fibonacci Series iteratively

  ///////////////////////////////////////////////////////////////////////

  long long Fibonacci_Solution2(unsigned n)

  {

  int result[2] = {0, 1};

  if(n < 2)

  return result[n];

  long long fibNMinusOne = 1;

  long long fibNMinusTwo = 0;

  long long fibN = 0;

  for(unsigned int i = 2; i <= n; ++ i)

  {

  fibN = fibNMinusOne + fibNMinusTwo;

  fibNMinusTwo = fibNMinusOne;

  fibNMinusOne = fibN;

  }

  return fibN;

  }

  这还不是最快的方法。下面介绍一种时间复杂度是O(logn)的方法。在介绍这种方法之前,先介绍一个数学公式:

  {f(n), f(n-1), f(n-1), f(n-2)} ={1, 1, 1,0}n-1

  (注:{f(n+1), f(n), f(n), f(n-1)}表示一个矩阵。在矩阵中第一行第一列是f(n+1),第一行第二列是f(n),第二行第一列是f(n),第二行第二列是f(n-1)。)

  有了这个公式,要求得f(n),我们只需要求得矩阵{1, 1, 1,0}的n-1次方,因为矩阵{1, 1, 1,0}的n-1次方的结果的第一行第一列就是f(n)。这个数学公式用数学归纳法不难证明。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证明一下。

软件水平考试程序员精选题(5)

热点推荐

登录注册
触屏版电脑版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