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审计师考试《宏观经济学基础》章节讲解:政策分析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1-17
中第二节 货币政策分析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例题:市场经济国家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是:答案b
a.国家税务总局 b.中央银行 c.财政部 d.政策性银行
一、货币政策目标
(一)具体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与财
政政策目标一致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与冲突表现
1、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之间存在矛盾
理论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率(替代工资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反向关系,即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也成立)
例题:宏观经济学中,“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
a.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b.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c.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d.经济增长率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 答案c
例题:“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答案c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c.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的矛盾 d.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存在矛盾:经济的增长伴随物价水平的提高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矛盾: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贸易逆差,使得国际收支不平衡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一)公开市场业务——典型货币政策工具
1、概念: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主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市场利率水平,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2、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内容:人民币和外汇;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内容: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3、主要优点、缺点
例题: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这将导致:
a.货币供应量减少 b.货币供应量增加
c.金融市场利率上升 d.金融市场利率下降e.商品市场总供给增加答案:ac
例题: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控经济的具体做法是:
a.提高利息率 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买入政府债券 d.卖出政府债券 答案d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典型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法定准备金率即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进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派生存款的总量
(三)再贴现政策——典型货币政策工具
1、概念:即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市场利率,从而调节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实现对经济的调节。
例题:央行提高再贴现率会产生的结果有:
a.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数量减少 b.商业银行资金成本降低
c.商业银行派生存款数量增加 d.货币供给量减少 e.市场投资受到抑制 答案:ade
2、再贴现方式:票据贴现;担保贷款
3、再贴现政策:调整再贴现率;规定申请再贴现资格
4、再贴现政策效果:再贴现率的调整是央行的政策意图,会产生告示效应;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5、再贴现与公开市场业务比较
(1)再贴现作用是间接的,而公开市场业务作用是直接的
(2)再贴现只能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而不能对利率结构产生影响,而公开市场业务对利率的影响是全面的
(3)再贴现率的调整须谨慎,而公开市场业务显得十分普遍
(4)再贴现政策不能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
例题:调整再贴现率是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政策信号,提高再贴现率表示货币当局想要:
a.扩大货币供给 b.减少货币供给 c.商业银行提高利率
d.保持货币供给不变 e.商业银行降低利率 答案:bc
(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利率政策。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影响社会资金供求,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2、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控制手段: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信用配额(分配信用规模);规定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例);直接干预(信贷业务和放款范围等)
例题:最常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是:答案c
a.道义劝告 b.信用配额c.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 d. 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
3、间接信用指导
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以通告、指示、面谈等形式)、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例题:中央银行紧缩货币供应量的办法可以是:答案:d
a.降低贴现率 b.降低法定准备金率c.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配额 d.在证券市场卖出国债
例题:下列经济政策工具中,属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有:答案:cde
a.税收政策 b.转移支付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再贴现政策 e.法定准备金率
三、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或其他原因,使资金、财产和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1、管理目标: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保障各投资者的利益
2、管理手段
第一,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银行法、票据法、资产负债管理办法;
第二,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浮动汇率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
第三,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市场准入、经营稽核、市场退出;
第四,建立市场的保护机制。
例题: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可采用的手段有:答案abcd
a.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b.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c. 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
d. 建立市场的保护机制 e.明确界定产权
(二)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1、管理目标:风险控制;损失控制
2、管理手段
第一,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等相互制衡的管理体系;
第二,制定内部运行制度;
第三,采取保证约束措施;
第四,运用科学手段来缩小或转嫁风险。
(三)金融风险管理体制
7部分构成:衡量系统;决策系统;预警系统;监控系统;补救系统;评估系统;辅助系统
(四)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4个步骤
(1)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2)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和管理方案的设计;(3)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控;(4)金融风险的评估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