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下列试题

来源 :焚题库 2021-11-24

问答题【2021年真题】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下列试题。课文原文。

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阅读提示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选自《史记》的这篇课文,主要记叙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周亚夫没有迎接天子,最后才露面,且只说了一句话。然而,汉文帝出军门后不由得说“此真将军矣”,赞赏有加。这位将军到底是怎样的人呢?阅读课文,相信你也会深深地被他折服。

思考探究
 一、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与同学交流。
 二、《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中不得驱驰
 2.上自劳军劳其筋骨
 3.已而之细柳军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居无何居天下之广居
 四、《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和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单元介绍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
 【问题一】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阐释你对《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问题二】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问题三】教学设计题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参考答案:问题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明确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在于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本文讲述了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时,汉文帝刘恒去慰问军队的事,通过其他军队和周亚夫军队的对比,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令行禁止、不畏权势的形象,文章篇幅较短小、情节性较强。结合课标要求及文本分析,本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反复朗读,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特点,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的精神品质,感受人物魅力。教师补充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联系当今时代,把对周亚夫的敬仰之情转变成自我提升的动力,提高道德修养,完善自我。
 (2)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探究,交流对周亚夫的阅读感受,结合作者将周亚夫军队与其他军队相对比的创作手法,加深对人物品质的认知和领会,并主动学习作者的艺术手法,体会作者运笔的匠心,感受文学经典的语言特色和写人叙事技巧,提高学习经典的兴趣。
 (3)本文涉及到丰富的“军礼”知识,可作为文言文教学文化层面的补充。比如“持节”“式车”,理解周亚夫坚守军礼的原因,进一步感悟传统文化之精髓。

 问题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2.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1.注释字义。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设计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文“知识与能力目标”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积累文言知识,为理解文章大意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本文三维目标相互渗透,互为支撑,“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必要途径和知识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又是前两个目标的拓展和升华。
 (2)教材。本文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亚夫军细柳》,是一篇史事传记类文章,但不同于其它史事传记类文章,本文不仅于言语细节之处暗含秘妙,极为考究,更注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多次使用对比衬托的写法,将周亚夫之“真”诠释得淋漓尽致。由此设定“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感受周亚夫的人格特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史事传记类文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适当引导,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体会人物特点和写作手法”上。

 问题三
 步骤一:快览课文,从中了解分析人物形象
 1.快-速浏览全文,原文回答: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
 明确:“此真将军矣!”
 2.课文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明确:从“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等内容可以看出细柳军军纪严明,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3.从军士吏的表现,以及“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人。
 4.从“上自劳军”和“称善者久之”等描写,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以天下为重、体恤下情、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
 步骤二:研读课文,揣摩写法
 1.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写霸上、棘门军是为了对比、衬托细柳军军容肃整、军纪严明和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2.军中都尉执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命令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了军队,特别是战争时期的军队,号令应该统一,纪律应该严明,不是军队统帅的命令,都不能听从,这样才能打胜仗。
 3.作者为了突出周亚夫的形象,在写法上有什么技巧?
 明确: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曰”,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步骤三:思考探究,拓展延伸
 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明确:纵观周亚夫的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登录查看解析 进入题库练习

答案解析:

 

分享到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