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鉴证师

导航

价格鉴证师考试基础理论知识点:国际贸易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04

  1、什么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的分类

  国际贸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按照商品形式与内容,可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货物贸易也叫有形贸易,是指商品的进出口;

  服务贸易也叫无形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劳务交换。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主要区别是:货物贸易的进口和出口需要经过海关手续,而表现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后者不经过海关手续,通常不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二者都是国际收支的组成部分。

  技术贸易是指技术跨国界有偿转让的交易,包括许可证贸易、工业产权的转让等。

  (2)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3)根据参与对象,可分为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卖买商品的行为。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卖买商品的行为。

  3、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一个理论探讨

  (1)绝对优势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一个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地,另一国家在另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则两国分别在其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比较优势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3)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Heckscher-Ohiln theory),又称要素比例学说(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该学说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它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4)规模经济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