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诊断基础知识点:脾脏肿大时的测量法及分度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23
中脾脏肿大时的测量法及分度及临床意义
A. 脾脏肿大的测量:
² 第I测量(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及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
² 第II测量(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
² 第III测量(丁戊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B. 脾脏肿大的分度:
Ø 轻度肿大: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一般质地柔软)(急慢性肝炎,伤寒,粟粒型结核,急性疟疾,脑出血等)
Ø 中度肿大: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一般较硬)(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淋白血液、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病、SLE等)
Ø 高度肿大: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即巨脾(质地硬)(慢粒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骨髓纤维化症、淋巴肉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