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流行性乙型脑炎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6-30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或日本脑炎,是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典型临床表现】

  初期:第1-3天,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极期:病程第4-10天,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等症状。(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本期的严重症)

  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日趋好转。

  后遗症期: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精神失常及痴呆等。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IgM可在病程第2天CSF中检测到,2周时达峰,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补体结合试验为检测IgG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发病2周后出现,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可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调查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干扰素,重点处理危重症

  对症治疗为主。

  u 高热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降温不宜过快、过猛,禁用冰水擦浴,以免引起寒战和虚脱),药物降温为辅(应防止用药过量致大量出汗而引起的循环衰竭),同时降低室温。亚冬眠疗法---适用于持续高热伴反复抽搐者,具有降温、镇静、止痉作用,肌注氯丙嗪和异丙嗪,因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故应保持呼吸通畅。

  u 抽搐处理:去除病因及镇静止痉,若因高热引起,则降温为主;若因脑水肿所致,应加强脱水治疗;若因脑实质病变则使用镇静剂,常用地西泮,亦可采用亚冬眠疗法,巴比妥钠可预防抽搐

  呼吸衰竭处理:去除病因对症治疗。氧疗;因脑水肿导致应加强脱水治疗;因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者应定时吸痰、翻身拍背,必要时用化痰药物和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道切开;中枢性呼吸衰竭时可使用呼吸兴奋剂,首选洛贝林,亦可用尼可刹米;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东莨菪碱、阿托品、酚妥拉明,可改善脑微循环、减轻脑水肿、接触脑血管痉挛和兴奋呼吸中枢。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