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年传染病学基础知识点:疟疾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8-17

  疟疾

  一、典型症状:周期性突发寒战、高热、大汗;典型体征:贫血、脾大。

  分型:间日疟,卵形疟:周期,48小时,潜伏期:13-15天。三日疟:周期,72小时,潜伏期:24-30天。恶性疟:周期:36-48小时潜伏期:7-12天。

  二、治疗:一.抗疟原虫治疗:1: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疟原虫的药物:氯喹。2: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配子体和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伯氨喹

  疟疾(malaria):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缓解为特点。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inemic syndrome):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可引起高血红蛋白血症,出现腰痛,酱油色尿,严重者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称为溶血性尿毒症,亦称黑尿热(black water fever)。 再燃是由血液中残存的疟原虫引起的;复发是由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的,只见于间日疟和卵形疟。

  【临床表现】

  典型疟疾的临床发作可分为3个阶段:发冷期(寒战期)、发热期及出汗期。

  (1)发冷期(chilly stage,寒战期):病人感觉发冷,全身肌肉颤抖,嘴唇及指甲发绀,皮肤苍白并起鸡皮疙瘩,此期历时约20分钟至1小时,随即进入发热期。

  (2)发热期(febrile stage):病人感觉发热难受、颜面潮红、皮肤发烫、头痛、全身酸痛、常有恶心、呕吐体温可上升至40℃或以上,此期历时约2~6小时。

  (3)出汗期(sweating stage):病人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甚至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患者自觉明显好转,但常感乏力、口干。此期历时约30分钟~1小时

  整个发作历时约6~10小时,两次发作的间歇期,病人并无任何自觉症状,活动自如,体温也完全正常。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是否到过流行区,是否被蚊虫叮咬,近期有无输血等。 (2)临床表现:疟疾的典型表现为间歇发作性寒战、高热、大量出汗,贫血,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

  ① 血象:疟疾发作时间较久后,血红细胞数减少。

  ② 血涂片检查:血液的厚、薄涂片经吉姆萨染色后用显微油镜检查寻找疟原虫,每次血涂片检查应不少于100个油镜视野。 ③ 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快速、检出率高。 ④ 血清抗体的检测

  ⑤ PCR检测:可早期检测到疟原虫的存在,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

  【治疗】

  (1)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疟原虫的药物:

  ① 氯喹敏感性疟疾的治疗:对氯喹敏感性疟疾包括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及对氯喹敏感的恶性症,目前仍以氯喹为首选药物。

  ② 抗氯喹性疟疾的治疗:首选药物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其次为奎宁。

  (2)杀灭红细胞内配子体和迟发型子孢子药物:磷酸伯氨喹。通常于应用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疟原虫的药物后才应用。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