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导航

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血液系统复习讲义:第五单元血细胞数量的改变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15

第五单元 血细胞数量的改变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缺乏

  一、诊断标准

  (一)白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参考值低限(成人为4.0×109/L)称白细胞减少症。

  (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 ×109 /L,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三)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称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二、原因

  (一)感染

  1.细菌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败血症等。

  2.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带状疱疹、风疹、巨细胞等病毒感染。

  3.原虫感染 疟疾及黑热病等。

  (二)血液系统疾病

  1.某些贫血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2.非白血性白血病。

  3.恶性组织细胞病。

  4.骨髓转移癌。

  (三)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1.物理因素 X线、γ射线及放射性核素。

  2.化学因素 苯、铅、汞等及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药及抗甲状腺药物等。

  (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及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Gaucher病、Nie-mann-Pick病等。

  (五)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

  第二节 中性粒细胞增多

  一、发病机制分类

  1.生理性增多。

  2.病理性增多。

  二、病因

  (一)生理性增多

  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比早晨高。

  2.妊娠后期及分娩时。

  3.剧烈运动或劳动后。

  4.饱餐或淋浴后。

  5.高温或严寒。

  (二)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或炎症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感染均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

  2.严重的组织损伤、坏死和大量的血细胞破坏 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h,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3.急性大出血 在急性大出血后1~2h内,刺激骨髓贮存池释放粒细胞,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4.急性中毒 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汞及安眠药中毒;生物性中毒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

  5.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