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导航

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复习笔记:第二章抗原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16

  第二章 抗原

  抗原(Ag):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反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受体识别并结合,激活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2.1 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

  一、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免疫效应产物的性质

  免疫反应性:抗原分子与免疫效应产物特异结合的性质

  半抗原(hapten)+ 载体 = 完全抗原

  二、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分为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

  三、半抗原-载体效应

  2.2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质

  异物性、易接近性、物理性状、化学属性、分子量、分子结构、分子构象

  分子量越大、分子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

  二、宿主的特性

  遗传因素:MHC基因多态性及其他免疫调控基因差异导致不同个体免疫应答不同

  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抗原进入人体的方式

  适中抗原剂量可诱导免疫应答,抗原过高或过低的抗原量可诱导免疫耐受;

  皮内注射和皮下途径易诱导免疫应答,肌内注射次之,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耐受;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