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药理学复习讲义:第十七章第三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10
中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药
(一)奎尼丁(quinidine)
【药理作用】
低浓度时可阻滞INa、Ikr,较高浓度有阻滞Iks、Ikl、Ito及ICa(L)作用
此外,本药有明显的抗胆碱作用和α受体阻断作用
1、降低自律性:
治疗浓度使普肯耶纤维自律性降低,对病窦综合症明显降低自律性。
通过植物神经间接增加窦率。
2、减慢传导速度:
心房、心室、普肯耶纤维0相上升Vmax和膜反应性降低,减慢传导;
使病理单向传导阻滞转为双向传导阻滞,从而取消折返。
3、延长不应期:延长心房、心室、普肯耶纤维的ERP和APD(抑制钾离子外流),取消折返。
【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1、适用于房颤、房扑、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转复和预防。
2、房颤、房扑,这两种心律失常一般用电转律,转律前合用强心苷可减慢心室率,转律后奎尼丁可维持窦性心率。
原因:奎尼丁可使房性冲动减少而加强,反而容易通过房室结下传至心室。
3、抑制或中止预激综合症时的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2、金鸡钠反应(chichonic reaction):久用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听力减退、视力模糊、色觉障碍、神志不清、惊厥等。
3、心血管系统:
(1)心律失常:治疗浓度引起心动过缓,高浓度引起心动过缓或停搏,也可引起室速或室颤。
(2)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并阻断α受体。
(3)血栓:房颤最易形成血栓引起栓塞。
4、药热和血小板减少等过敏性反应。
5、奎尼丁晕厥或猝死是偶见而严重的毒性反应。主要见于个别敏感者及过长Q-T综合症所引起的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torsades de pointes,Tdp,室颤前室性心动过速)。
【禁忌症】
严重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强心苷中毒、高血钾及对本药过敏者禁用;低血压、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可减弱奎尼丁的作用,奎尼丁扩血管作用合用硝酸甘油可诱发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
(二)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药理作用及应用】
与奎尼丁相比作用相似而弱。
对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主要用于利多卡因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长期用药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皮疹、药热、粒细胞减少。
大剂量可致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
严重者出现系统红斑狼疮综合症。
【禁忌症】 同奎尼丁。
二、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药
(一) 利多卡因(lidocaine)
【药理作用】
促K+外流,抑制Na+内流,降低4相斜率。
1、降低自律性:降低普肯耶纤维自律性,对正常窦房结无影响,仅在其功能失常时有作用。
2、传导速度:
治疗量使缺血区的普肯耶纤维和心室肌传导减慢。
大剂量减慢传导(抑制0相上升)。
3、缩短不应期:缩短普肯耶纤维和心室肌APD和ERP,其中以缩短APD 显著,相对延长ERP。
【临床应用】
1、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适用于危急病例:急性心梗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动过速。
2、其优点是对心血管抑制较轻,作用时间短暂。
【不良反应】
少而轻,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嗜睡、眩晕、语言障碍、惊厥、呼吸抑制、窦缓、房室传导阻滞。
(二)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
原为抗癫痫药物,50年代才发现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作用与利多卡因相似,主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为强心苷中毒首选。
2、对心梗、心脏手术、麻醉、电转律术、心导管术等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也有效。
【不良反应】 见抗癫痫章节。
(三)美西律(mexiletine)
电生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相似。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肌梗死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