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导航

2017年考研历史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20)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8-04

  伊壁鸠鲁

  (公元前341~前270年)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他的学说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 伊壁鸠鲁生于公元前341年的萨摩斯,但父母亲都是雅典人,他在18岁时搬到雅典,之后曾去过小亚细亚,并在那里受到德谟克利特哲学的影响,公元前207年开始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学派,这个学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动。传说中该学派居于他的住房和庭院内,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因此被人称为“花园哲学家”。据说在庭院的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 伊壁鸠鲁的学说和苏格拉底及柏拉图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强调远离责任和社会活动。伊壁鸠鲁认为,最大的善来自快乐,没有快乐,就不可能有善。快乐包括肉体上的快乐,也包括精神上的快乐。伊壁鸠鲁区分了积极的快乐和消极的快乐,并认为消极的快乐拥有优先的地位,它是“一种厌足状态中的麻醉般的狂喜”。 同时,伊壁鸠鲁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趣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是否可能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他还强调,肉体的快乐大部分是强加于我们的,而精神的快乐则可以被我们所支配,因此交朋友、欣赏艺术等也是一种乐趣。自我的**必须节制,平和的心境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 伊壁鸠鲁相信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但他并不认为原子的运动受各种自然法则的支配。伊壁鸠鲁否定宗教,否认神是最高的法则制定者,因此也就蔑视必然原则。伊壁鸠鲁也同意德谟克利特的有关“灵魂原子”的说法,认为人死后,灵魂原子离肉体而去,四处飞散,因此人死后并没有生命。他说:“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伊壁鸠鲁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非理性的。因为对自身对死亡认识是对死亡本身的无知。 伊壁鸠鲁的学说并没有发展出科学的传统,但它自由思维的态度和反对迷信的实践,一直得到罗马帝国早期一些上层阶级成员的尊敬。而在今天,“Epicurean”这个词已经具有贬义,用来形容那些追求享乐的人们。 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伊壁鸠鲁

  王政时代

  (约公元前753——公元前510年)是罗马从原始社会的公社制度向国家过渡时期。相传先后有7个王统治罗马。王政时代的罗马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即罗马人公社。它由3个特里布(部落)组成,每个特里布包括10个库里亚(胞族),每个库里亚又包括10个氏族,共有300个氏族。王政时代前期,罗马实行军事民主制。库里亚大会、元老院和勒克斯是其主要的管理机构。后期王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第六王塞尔维乌斯进行了改革,完成了罗马由氏族制向国家的过渡。

  库里亚大会

  王政时代公社的主要机构之一。由王召集,凡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有权处理公社最重要的问题,如通过或否定法律和审判重大案件,宣战,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等。

  元老院

  王政时代公社的主要机构之一。它理论上是为库里亚会议准备议案并作国王的顾问,实际是却能操纵库里亚会议并对国王施加决定性影响,它真正拥有审批或否决库里亚会议决议之权,选举国王亦由其一手包办,元老院在内政外交等一切国家大事上拥有决定权的传统,贯穿于整个罗马历史的大部分时期。

  塞尔维乌斯改革

  塞尔维乌斯改革 王政时代后期,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增强罗马的实力,调整社会内部关系,第六王塞尔维乌斯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传统归于塞尔维乌斯名下的所有改革措施不完全合乎历史真实,但有关这次改革主要内容的记载,符合当时罗马社会历史发展情况,无可怀疑。(一)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3个氏族部落。(二)对公民及其财产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为5个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三)创设森都利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塞尔维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