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12)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0-16
中分析题:
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 变易,而欧洲之人种胥治化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2
“一百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1)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说明什么?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是孙东林和哥哥孙水林的共同准则。1989年,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一同组建起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接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此后的20年中,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孙东林从未拖欠过工人的工资。有时工程款不能及时拿到,他四处借钱,也要坚持将工资发放。他说,“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立足之本。”
2010年2月9日,在天津承包建筑工程的孙水林,为抢在春节前赶回武汉给先期返乡的农民工发放工资,不顾路途遥远、天气恶劣,连夜赶路千里送薪。不料,2月10日凌晨遭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得知噩耗,孙东林悲痛不已。为了替哥哥完成遗愿,他带上哥哥车上的26万元钱,连续驱车15小时,返乡代兄为农民工发放工资。两天未合眼的孙东林流着泪眼赶回家中,和老人商议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年前发完工钱再办丧事。他自己垫上6万以后,还差1万多元。这个时候,他们的老母亲拿着1万块现金交到儿子手上。这可是老人家的养老钱呀!
随后,孙家立即让工友互相通知上门领钱。发工资的时候,孙东林和工友们找不到账单,都是凭着一本“良心账”,工友们说多少,孙东林就给多少。腊月二十九晚上,33.6万元工钱全部发完,竟与哥哥遇难前哥俩说过的数额相差无几。69名拿着工钱的工友对孙东林说:“明年我们跟你接着干”。
(1)基于“信义兄弟”这个事例,怎样理解诚信及其道德力量?(6分)
(2)在法律关系中,为什么也要坚守诚信?(4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在胡锦涛主席2011年访美前夕,从1月17日起,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在这里明艳绽放——首都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在这段时长60秒的宣传片中,不仅有袁隆平、杨利伟、姚明等各领域杰出代表,还有“轮椅天使”金晶、“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辈子在献血”的郭明义等感动中国的普通百姓。他们都面带微笑,神色自信,于静默之间传递着中国的声音。
历史翻回到1904年5月的一天,在一家银行的外墙,贴出了时报广场上的第一张广告。100多年来,这里广告的每一次变幻刷新,都展示着时代的表情。可是在这当中,鲜有中国人的面孔和身影。百年沧桑,终以微笑定格,来到“世界的十字路口”,中国人自信、平和、友好。
摘编自 人民网(2011年1月20日)
材料2
作为《人物篇》的姐妹篇,一部时长17分钟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自2011年2月3日起将陆续在亚洲、欧美等地的多家电视台播出。《角度篇》分为“开放而有自信”、“发展而能共享”等8个部分,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中国,其中70%以上的画面呈现的都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它没有回避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民工及其家属的生存现状在片中多次出现。这部国家形象片看似一些“视觉碎片”,但能够让世人从中读出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当代中国。
摘编自 新华网(2011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