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导航

2023年考研《政治》考试习题及答案五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2-01-25

  1、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源泉和动力

  C.结构和功能

  D.形式和状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量变质变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质变、量变、度的区分。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是质变。BCD选项都是错误说法。

  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做题方便简洁

  3、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 对性和相对性

  C.主要性和次要性

  D.同一性和斗争性

  [答案]D

  4、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度的方法论意义。做事要把握适度原则,才能防止“过”或“不及”。

  5、“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这句谚语蕴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事物的普遍联系。题干谚语表述的是燕子、蛇的活动方式与气象变化之间的联系。选项BC与题干无关。D选项虽然也揭示了燕子、蛇的活动方式与气象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征,但不符合题意。

  6、《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之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度的理解。质和量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了度的范围,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题干中菜好不好吃的关键在于放食盐的时候能否把握好“度”。

  7、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一方自身的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题干中“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是题眼,各种唯心主义派别的差异和矛盾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本题最大的干扰选项是B选项,但题干中没有提及唯心主义的“发展”,而是其内部差异和矛盾,排除B选项。选项AD不符合题意

  8、唯物辩证法认为

  A.必 然意义重大,偶然可以忽略不计

  B.必 然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是无法认识的

  C.必 然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是可以选择的

  D.必 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 然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必 然和偶然的关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 然和偶然共同作用的结果,“偶然可以忽略不计”的说法忽视了偶然的作用,A选项排除。选项B否认偶然是可以被认识的,错误。选项C否认了偶然的不确定性,错误。偶然和必 然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

  A.必 然和偶然的关系

  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C.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正视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是自觉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题干反映的是原因和结果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10、实践和认识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下列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的是

  A.直觉认识

  B.全面普遍的认识

  C.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作为“生动的直观”,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因为感性认识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所以感性认识具有不深刻的局限性,必须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