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

导航

2019二级建造师考试施工管理模考点题卷四

来源 :考试网 2019-03-06

2019二级建造师考试施工管理模考点题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九部委《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的通用合同条款,承包人提出索赔的期限自()时终止。

  A.接受最终结清证书

  B.提出工程接收证书

  C.接受了竣工付款证书

  D.提交最终结清申请单

  【答案】A

  【解析】根据九部委《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的通用合同条款,承包人提出索赔的期限如下:

  (1)承包人按合同约定接受了竣工付款证书后,应被认为已无权再提出在合同工程接收证书颁发前所发生的任何索赔。

  (2)承包人按合同约定提交的最终结清申请单中,只限于提出工程接收证书颁发后发生的索赔。提出索赔的期限自接受最终结清证书时终止。

  2.下列关于虚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虚工作可以正确表达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B.虚工作一般不占用时间但消耗资源

  C.虚工作只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存在

  D.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虚工作用波形线表示

  【答案】A

  【解析】为了正确地表达图中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需要应用虚箭线。虚箭线是实际工作中并不存在的一项虚设工作,故它们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一般起着工作之间的联系、区分和断路三个作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网络计划,时标网络计划中应以实箭线表示工作,以虚箭线表示虚工作,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

2019年二级建造师考试《法规知识》模考题库_在线下载

抢先试用

2019年二级建造师考试《施工管理》模考题库_在线下载

抢先试用

  更多2019年二级建造师备考资料、讲义学习、考前冲刺,加入二级建造师学习群:755515017二级建造师考试网,更有老师答疑解惑

  3.某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总时差为6天,自由时差为4天;在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中,发现只有工作M的实际进度拖后了7天。则关于工作M实际进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总工期拖后1天,使后续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拖后3天

  B.不影响总工期,但使后续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拖后3天

  C.使总工期拖后1天,但不影响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

  D.不影响总工期,也不影响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

  【答案】A

  【解析】拖延时间超过总时差,影响工期7-6=1天,影响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7-4=3天。

  4.下列情形中,承包人不可以提起索赔的事件是()。

  A.由于发包人违反合同给承包人造成时间损失

  B.由于监理工程师对合同文件的歧义解释造成费用的增加

  C.发包人延误支付期限造成承包人的损失

  D.由于承包人原因造成费用的增加

  【答案】D

  【解析】通常,承包商可以提起索赔的事件有:

  (1)发包人违反合同给承包人造成时间、费用的损失;

  (2)因工程变更(含设计变更、发包人提出的工程变更、监理工程师提出的工程变更,以及承包人提出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变更)造成的时间、费用损失;

  (3)由于监理工程师对合同文件的歧义解释、技术资料不确切,或由于不可抗力导致施工条件的改变,造成了时间、费用的增加;

  (4)发包人提出提前完成项目或缩短工期而造成承包人的费用增加;

  (5)发包人延误支付期限造成承包人的损失;

  (6)合同规定以外的项目进行检验,且检验合格,或非承包人的原因导致项目缺陷的修复所发生的损失或费用;

  (7)非承包人的原因导致工程暂时停工;

  (8)物价上涨,法规变化及其他。

  5.下列施工方进度控制的措施中属于技术措施的是()。

  A.选用对实现施工进度目标有利的施工技术

  B.采用加快施工进度的经济激励措施

  C.重视信息技术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D.选用合适的发承包模式

  【答案】A

  【解析】施工进度控制的技术措施涉及对实现施工进度目标有利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的选用。B属于经济措施,C、D属于管理措施。

  6.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质量控制的定义是()。

  A.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

  B.工程建设参与者为了保证工作项目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

  C.对建筑产品具备的满足规定要求能力的程度所作的系统检查

  D.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用技术和活动

  【答案】A【解析】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的质量术语定义,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

  7.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和()等手段实施和实现全部质量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A.质量控制、质量检查、质量改进

  B.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C.质量检查、质量监督、质量审核

  D.质量检查、质量审核、质量改进

  【答案】B【解析】我国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关于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与质量有关的活动,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所以,质量管理就是确定和建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和实现全部质量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8.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应以()为重心。

  A.质量计划

  B.过程管理

  C.PDCA循环

  D.动态控制

  【答案】B【解析】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主线,以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的原理,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步骤展开。

  9. 在施工质量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中,属于“践约施工”要求的是( )。

  A.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的要求

  B.符合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C.勘察、设计对施工提出的要求

  D.符合施工承包合同约定的要求

  【答案】D【解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2)符合上述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上述规定(1)是要符合勘察、设计对施工提出的要求。这个要求可以归结为“按图施工”。规定(2)是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这个要求可以归结为“依法施工”。施工质量在合格的前提下要符合施工承包合同约定的要求。这个要求可以归结为“践约施工”。

  10.()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企业落实质量管理工作而建立的各项管理标准、规章制度,是企业各职能部门为贯彻落实质量手册要求而规定的实施细则。

  A.质量手册

  B.质量计划

  C.程序文件

  D.质量记录

  【答案】C【解析】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企业落实质量管理工作而建立的各项管理标准、规章制度,是企业各职能部门为贯彻落实质量手册要求而规定的实施细则。

  11.下列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中,属于实测法的是()。

  A.清水墙面的洁净检查

  B.大理石板拼缝尺寸与超差数量

  C.内墙抹灰的大面及口角是否平直

  D.油漆光滑度的检查

  【答案】B【解析】实测法:就是通过实测,将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质量标准的要求及允许偏差值进行对照,以此判断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其手段可概括为“靠、量、吊、套”四个字。所谓靠,就是用直尺、塞尺检查诸如墙面、地面、路面等的平整度;量,就是指用测量工具和计量仪表等检查断面尺寸、轴线、标高、湿度、温度等的偏差,例如,大理石板拼缝尺寸与超差数量、摊铺沥青拌合料的温度、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等;吊,就是利用托线板以及线锤吊线检查垂直度,例如,砌体、门窗安装的垂直度检查等;套,是以方尺套方,辅以塞尺检查。例如,对阴阳角的方正、踢脚线的垂直度、预制构件的方正、门窗口及构件的对角线检查等。ACD属于目测法的内容。

  12.下列各项属于事前质量控制的有()。

  A.对质量活动过程的监督控制

  B.分析可能导致质量目标偏离的各种影响因素

  C.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

  D.对质量偏差的纠正

  【答案】B【解析】A属于事中质量控制;CD属于事后质量控制。

  13.分部工程可以按照()进行划分。

  A.施工工艺、设备类别

  B.工种、材料

  C.楼层、施工段、变形缝

  D.专业性质、工程部位

  【答案】D【解析】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下列原则确定:①可按专业性质、工程部位确定。②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14.某工程项目在投标报价中恶意压低标价,中标后则采用随意修改方案或偷工减料等违法手段而导致发生的质量事故,按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此事故属于()事故。

  A.技术原因引发的质量事故

  B.管理原因引发的质量事故

  C.社会、经济原因引发的质量事故

  D.其他原因引发的质量事故

  【答案】C【解析】社会、经济原因引发的质量事故:是指由于经济因素及社会上存在的弊端和不正之风导致建设中的错误行为,而发生质量事故。例如,某些施工企业盲目追求利润而不顾工程质量;在投标报价中恶意压低标价,中标后则采用随意修改方案或偷工减料等违法手段而导致发生的质量事故。

  15.某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质量事故导致工程结构受到破坏,造成6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这一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工程质量施工的分类。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6.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监督机构首先在施工现场召开由()参加的监督会议,公布监督方案,提出监督要求,并进行第一次的监督检查工作。

  A.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代表

  B.施工企业

  C.监理单位

  D.设计单位

  【答案】A【解析】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监督机构首先在施工现场召开由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代表参加的监督会议,公布监督方案,提出监督要求,并进行第一次的监督检查工作。

  17.管理评审时,()应结合合规性评价的结果、企业的客观管理实际、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系统评价体系运行过程中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执行情况,并由相关部门或最高管理者提出改进要求。

  A.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B.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

  C.施工企业安全部门负责人

  D.总监理工程师

  【答案】A

  【解析】管理评审时,最高管理者应结合合规性评价的结果、企业的客观管理实际、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系统评价体系运行过程中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执行情况,并由相关部门或最高管理者提出改进要求。

  18.下列各项不需要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的是()。

  A.深基坑

  B.地下暗挖工程

  C.脚手架工程

  D.高大模板工程

  【答案】C

  【解析】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19.下列各项中,危险源识别方法中,属于专家调查法的是()。

  A.安全检查表法

  B.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

  C.头脑风暴法和安全检查表法

  D.安全检查表法和德尔菲法

  【答案】B

  【解析】专家调查法是通过向有经验的专家咨询、调查,识别、分析和评价危险源的一类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受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常用的有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

  20.针对第二类危险源采取的控制方法不包括()。

  A.消除危险源

  B.改善作业环境

  C.增加安全系数

  D.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答案】A

  【解析】第二类危险源控制方法:提高各类设施的可靠性以消除或减少故障、增加安全系数、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改善作业环境等。最重要的是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克服不良的操作习惯,严格按章办事,并在生产过程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