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

导航

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复习资料9

来源 :考试网 2017-09-08

  计划的程序

  虽然计划的类型和表现形式各式各样,但科学地编制计划所遵循的步骤却具有普遍性。管理者在编制各类计划时,可遵循以下步骤: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确定备择方案、评价备择方案、选择方案、制定派生计划以及编制预算。

  (1)确定目标

  人们在旅行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目的地,同样,计划工作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为整个机会确立目标,也就是计划的预期成果。确立目标时要注意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确立目标的内容和顺序;选择适当的目标时间;目标要有明确的科学指标和价值。

  (2)确定前提条件

  这是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选定目标即是确定计划的预期成果,而确定前提条件则是要确定整个计划活动所处的未来环境。计划是对未来条件的一种“情景模拟”,计划的整个工作步骤就是要确定这种“情景”所处的状态和环境。

  (3)确定备择方案

  计划工作的第三步是探讨和制定可供选择的行为过程,即可行方案。任何事物只有一种可行的方案是极少见的,完成某一项任务总是有许多方法,即每一项行动均有异途存在,这叫做异途原理。有些异途是潜藏着的,只有发掘了各种可行的方案才有可能从中抉择出最佳方案。

  (4)评价备择方案

  对各个备择方案进行评价。评价备择方案的尺度有两个方面:一是评价的标准;二是各个标准的相对重要性,即权数。

  (5)选择方案

  选择方案就是选择行为的过程,正式通过方案。选择方案是决策的关键。为了保持计划的灵活性,选择的结果往往可能会选择两个方案,并且决定首先采取哪个方案,并将另一个方案也进行细化和完善,作为后备方案。

  (6)制定派生计划

  完成选择之后,计划工作并没有结束,还必须帮助涉及计划内容的各个下属部门制订支持总计划的派生计划。基本计划要靠派生计划来扶持,派生计划是主计划的基础;只有派生计划完成了,主计划才有保证。

  (7)编制预算

  即把决策和计划转化为预算,使之数字化,通过数字来反映整个计划。这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计划必然涉及到资源的分配,只有将其数字化后才能汇总和平衡各类计划,分配好各类资源;第二,预算可以成为衡量计划是否完成的标准。

  计划的要求

  计划工作是一个指导性、科学性、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任务,为了发挥计划工作的职能,必须遵循以下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

  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实现期望的目标。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的方案。限定因素原理是决策的精髓。

  (2)许诺原理

  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校

  (3)灵活性原理

  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要求制定计划时要有灵活性,即留有余地。对于主管人员来说,灵活性原理是计划工作中最主要的原理。当承担的任务重、目标期限长的情况下,灵活性便显示出它的作用。在国外,现在也多强调实行所谓的“弹性计划”,即能适应变化的计划。

  (4)改变航道原理

  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主管人员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计划制定出来后,计划工作者就要管理计划,促使计划的实施,必要时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必要的检查和修订。改变航道原理与灵活性原理不同,灵活性原理是使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而改变航道原理是使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