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腹外疝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9-18
中腹外疝
病因:1)腹壁强度降低(最重要):有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薄弱或缺损,是发病基础
2)腹内压力增高:咳嗽、便秘等
解剖:1:疝囊
2:疝环:腹壁薄弱区域所在
3:疝内容物:小肠最常见
4:疝外被盖
分类:1:易复性疝
2:难复性疝:滑动性疝
3:嵌顿性疝:有血运障碍为绞窄性疝
4:绞窄性疝:紧急手术
临床表现:
鉴别点 |
斜疝(最常见) |
直疝 |
1发病年龄 |
儿童及青少年 |
老年人 |
2突出途径 |
经腹股沟管,可进阴囊 |
经直疝三角,不进阴囊 |
3疝块外形 |
梨形 |
半球形 |
4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鉴别依据) |
不再突出 |
仍可突出 |
5精索与疝囊关系 |
在疝囊后方 |
在疝囊前外方 |
6与腹壁下动脉关系 |
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
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
7嵌顿机会 |
较多 |
较少 |
处理:手术治疗:最有效地治疗方法。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
疝修补术:最常用
股疝:腹外疝中最容易嵌顿
脐疝:小儿2岁后行手术治疗
护理:1)卧位:术后平卧3天,膝下垫一软枕,使膝髋关节微屈,减少腹内压力和切口张力,减轻疼痛。术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预防术后出血:斜疝术后沙袋压迫12—24h,防止伤口感染
托起阴囊防发生阴囊血肿
3)预防术后复发:术前治疗便秘
3)出院指导:3个月不参加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