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证

导航

2019年护士资格证重点辅导: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5-15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一、肱骨干骨折

病因

直接暴力

打击肱骨干中段

间接暴力

手掌或肘部着地,暴力上传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局部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

并发症

桡神经损伤和肱动脉损伤导致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等

治疗与护理

复位

一般手法复位,复位后以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切开复位后用加压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钉作内固定

术后

患肢主动运动,减轻水肿,伤后2~3周,开始肩、肘关节的主动运动,防止肩关节僵硬或萎缩

  患者男,32岁,车祸后,右肱骨骨折,行内固定术,两周后出院,对于该患者的出院宣教,错误的是

  A.锻炼需贯穿骨折愈合全过程

  B.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

  C.活动强度应由弱到强

  D.活动量应固定,始终一致

  E.主动和被动活动相结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骨折术后患者应由弱到强,由被动到主动进行功能锻炼。

  二、肱骨髁上骨折

  1.病因与分类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发生率

多见

少见

伤机

跌倒时手掌着地

跌倒时肘关节后方着地

并发症

易损伤N、BV损伤

不易损伤N、BV

肘后三角

正常

不正常

爪形手

肱动脉损伤

——

猿手

正中神经损伤

——

垂腕

桡神经损伤

——

  共同:肘关节明显肿胀、压痛,功能障碍

  2.治疗原则与护理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复位

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固定肘关节于60°~90°屈曲或半屈位),手法复位失败则内固定术

手法复位+石膏固定2周,之后改用中立位固定2周

特殊情况处理

受伤时间长,肘部肿胀明显,但末梢血运良好者可行尺骨鹰嘴牵引

必要时应用手术复位

注意事项

伤后第1周患肢避免活动,1周后开始握拳等活动,4~5周进行肘关节锻炼

早期进行主动运动、握拳等运动,伤后2周进行腕关节运动,并旋臂运动

  三、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发病

桡骨远端约内的骨折,老年人多见,由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部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

典型的畸形

侧面观“餐叉样”畸形,正面观“枪刺样”畸形

治疗与护理

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在屈腕、尺偏、旋前位2周,之后改用中立位固定2周

  四、股骨颈骨折

  1.病因和分类

骨折线部位分类

头下骨折;经颈骨折;基底骨折。

头下、经颈骨折属关节囊内骨折,因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大部分中断→骨折不易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

按骨折线角度

内收骨折

Pauwels角>50°,不稳定骨折

外展骨折

Pauwels角<30°,稳定骨折

移位程度

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

  2.临床表现

  老年人跌倒后髋部疼痛,移动患肢时疼痛更明显,不敢站立或行走。患肢有短缩,呈45°~60°外旋畸形;髋部压痛。

  3.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

适应症

无明显移位等稳定性骨折
年龄大难以难受手术

牵引复位

穿防旋鞋、持续皮牵引等,卧硬板床6~8周

手法复位

先皮或骨牵引,尽早X线下复位

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

  4.护理和健康教育

  (1)保持适当的体位,防止骨折移位

患肢制动、矫正鞋固定

患肢制动,卧床时两腿之间放一枕头,使患肢呈外展中立位,可穿防旋矫正鞋固定,防止髋关节外旋或脱位

卧硬板床

经允许可患侧卧位,更换体位时,应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髋部屈曲,防止骨折移位

正确搬运病人

尽量避免搬运或移动病人,必须搬运移动时,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起,防止关节脱位或骨折断端造成新的损伤

  (2)指导病人正确活动

  五、股骨干骨折

临床表现

大腿肿胀+疼痛+皮下瘀斑+可并发休克

治疗原则与护理

成人

持续的骨牵引;8~10周

<3岁儿童

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手术

切开复位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适应症:非手术治疗失败+神经血管、多发损伤+不宜长期卧床老年人

术后

功能锻炼

  六、胫腓骨干骨折

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可伴骨筋膜室综合征

治疗原则与护理

手法复位

横断和短斜骨折

手术治疗

斜形、螺旋形和轻度粉碎骨折

伤后

功能锻炼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