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护士资格考试重点辅导: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1-17
中第16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配套练习: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十六章试题: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二、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1.病因
(1)定义:由于某些原因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200mmH2O(2kPa),并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三大病延,称为颅内压增高。
(2)正常值:侧卧位腰椎穿刺成年人正常颅内压为70~200mmH2O(0.69~1.96kPa),儿童为50~lO0mmH2O(0.49~0.98kPa)。
(3)病因:脑体积增加、脑脊液增多、脑血流量增加、颅腔空间或容积减小。
(4)病理生理:成年人颅腔容积为1400~1500ml,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血液、脑脊液,颅内压的调节主要依靠脑脊液量的增减来实现,脑脊液总量占颅腔容积的10%,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脑血流量减少或形成脑疝。
2.临床表现
(1)头痛:最常见症状,以晨起和晚间多见,多位于前额及颞部,为持续性头痛,并有阵发性加剧。程度可随颅内压增高而进行性加重,咳嗽、打喷嚏、用力、弯腰、低头时加重。
(2)呕吐:多呈喷射状,常出现于剧烈头痛时,易发生于饭后,可伴恶心,系因迷走神经受激惹所致,呕吐后头痛有所缓解,但呕吐一般与进食无关。
(3)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客观征象。表现为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中央凹陷变浅或消失,视网膜静脉怒张、纡曲、搏动消失,严重时乳头周围可见火焰状出血。长期、慢性颅内压增高引起视神经萎缩而导致失明。
(4)意识障碍:慢性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往往意识淡漠,反应迟钝,急性颅内压增高者有明显的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颅内压增高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脑疝。
(5)生命体征变化:病人可伴有典型的生命体征变化,代偿期可出现Cushing综合征,“两慢一高”,即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脉搏缓慢、洪大有力;呼吸深慢等,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6)其他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还可出现复视(展神经麻痹)、头晕、猝倒等。婴幼儿颅内压增高时可见头皮静脉怒张、囟门饱满、张力增高和骨缝分离。
3.辅助检查
(1)头颅X线摄片:慢性颅内压增高病人,可见脑回压迹增多、加深,蝶鞍扩大,颅骨局部被破坏或增生。小儿可见骨缝分离。
(2)CT或MRI:对判断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重要参考价值。
(3)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主要用于疑有脑血管畸形的疾病等。
(4)腰椎穿刺:腰穿可引发脑疝(枕骨大孔疝),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者禁忌。
4.治疗要点(非手术治疗)
(1)病因治疗:是最根本的治疗原则,如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清除颅内血肿、处理大片凹陷性骨折、控制颅内感染等。
(2)脱水治疗:对原因不明或一时不能解除病因者,先采取限制液体入量,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常用20%的甘露醇250ml,15~30分钟滴注完毕。
(3)激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通过稳定血-脑屏障,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颅内压。
(4)抗感染:伴有颅内感染者,可使用抗菌药控制感染。
(5)冬眠低温治疗:当体温降至30℃时,脑代谢率仅为正常体温时的50%左右,脑脊液的压力较降温前低56%。
5.护理问题 ①舒适的改变。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②组织灌注量改变与颅内压增高导致脑血流量下降有关。③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剧烈呕吐、控制摄入量及应用脱水药有关。④潜在并发症为脑疝。
6.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体位,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给氧,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不能进食者,成年人每天静脉输液量在1500~2000ml,其中等渗盐水不超过500ml,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00ml;不应在短时间内大量输液,以免加重脑水肿;神志清楚的病人给予普通饮食,但应限制钠盐摄入量。维持正常体温和防止感染。昏迷躁动不安者切忌强制约束,以免病人挣扎导致颅内压增高。
(2)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休息。安心休养、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血压骤升而增加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及时控制癫痫发作;躁动的处理。
(3)药物治疗的护理:使用脱水药物的护理,注意输液的速度,如20%甘露醇250ml,在15~30分钟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4次。观察脱水治疗的效果。停药前应逐渐减药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护理,应用的目的是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使用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因应用激素诱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
(4)冬眠低温治疗的护理:降温方法,病房光线宜暗,室温18°~20℃,专人护理。先根据医嘱给予足量冬眠药物,病人御寒反应消失后方可加用物理降温措施。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l℃为宜,体温以肛温31~34℃较为理想。体温过低易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凝血障碍等并发症;体温高于35℃则疗效不佳,避免体温大起大落。严密观察病情,在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冬眠低温期间,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l00mmHg(13.3kPa),呼吸次数减少或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停止冬眠疗法或更换冬眠药物。饮食,每日液体入量不宜超过1500ml,鼻饲者,流质或肠内营养液温度应与当时体温一致。低温时观察病人有无尿潴留、腹胀、便秘、消化道出血等,注意防止反流和误吸。预防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冻伤、低血压、压疮、暴露性角膜炎等。冬眠低温疗法时间一般为3~5天,停止治疗时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渐使用冬眠药物,任其自然复温。
(5)脑室引流的护理:引流管开口需要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术后早期应减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降低引流瓶,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注意补液,以免水电解质失衡。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5~7天,时间过长易发生颅内感染。更换及拔除引流管道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拔管后应严密观察病人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7.健康教育
(1)病人原因不明的头痛症状进行性加重,经一般治疗无效;或头部外伤后有剧烈头痛并伴有呕吐者,应及时到医院做检查以明确诊断。
(2)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要预防剧烈咳嗽、便秘、提重物等使颅内压骤然升高的因素,以免诱发脑疝。
(3)指导病人学习康复的知识和技能,对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病人,要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加强康复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