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护士资格考试重点辅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1-09
中第14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2019年护士资格证备考指导群:714733032配套练习:。
配套练习: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十四章试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护理
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导致机体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微循环障碍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临床急重症之一。
1.病因与发病机制
(1)感染性疾病:最多见,包括革兰阴性菌或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及脓毒症和菌血症;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其他感染,如系统性真菌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和脑型疟疾等。
(2)恶性肿瘤:常见的有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前列腺癌、胰腺癌、肝癌、绒毛膜上皮癌、肾癌、肺癌及脑肿瘤等。
(3)手术及创伤:如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毒蛇咬伤,富含组织因子的器官手术及创伤,如脑、前列腺、胰腺、子宫及胎盘等。
(4)产科意外:常见于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感染性流产等。
(5)医源性因素:手术治疗及相关创伤性检查、药物应用、化疗与放疗等。
(6)其他:包括全身各系统多种疾病,如肺心病、急性胰腺炎、异型输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系统性红斑狼疮、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2.临床表现 DIC可分为高凝血期、消耗性低凝血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3个阶段。
(1)出血:是DIC最常见的症状。多突然发生,为广泛、多发的皮肤黏膜自发性、持续性出血。常见伤口和注射部位渗血呈大片瘀斑。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咯血、阴道出血及血尿,甚至颅内出血。
(2)低血压、休克或微循环障碍:轻症常表现为低血压,重症则出现休克或微循环障碍,且早期即可出现单个或多个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病人常表现为四肢皮肤湿冷、发绀,少尿或无尿,并可出现呼吸困难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休克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且常规处理效果不佳。顽固性休克是DIC病情严重及预后不良的先兆。
(3)栓塞:皮肤黏膜栓塞可使浅表组织缺血、坏死及局部溃疡形成;内脏栓塞常见于肾、肺、脑等,可引起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颅内高压等。
(4)溶血:约见于25%的病人。溶血一般较轻,早期不易察觉,大量溶血时可出现黄疸。
3.辅助检查
(1)消耗性凝血障碍方面的检测: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纤维蛋白原定量减少。
(2)继发性纤溶亢进方面的检测:纤溶酶及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FDP)明显增多;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D-二聚体定量增高或定性阳性。
4.治疗要点 原则是序贯性、及时性、个体性及动态性。
(1)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是有效救治DIC的前提和基础。
(2)抗凝疗法,一般应在有效治疗基础疾病的前提下,与补充凝血因子治疗同时进行。
①肝素是DIC首选的抗凝疗法。
②其他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抗凝血酶(与肝素合用可减少肝素用量,降低肝素停药后的血栓发生率);双嘧达莫、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3)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4)抗纤溶治疗。
5.护理问题 ①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DIC所致的凝血因子被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肝素应用等有关。②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栓塞有关。③潜在并发症为休克、多发性微血管栓塞、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
6.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出血症状、有无微循环障碍症状、有无高凝和栓塞症状、有无黄疸溶血症状。观察原发性疾病的病情。
(2)出血的护理:按出血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按医嘱给予抗凝药、补充凝血因子、成分输血或抗纤溶药物治疗;正确、按时给药,严格掌握剂量,严密观察治疗效果,监测凝血时间等实验室各项指标,随时按医嘱调整剂量,预防不良反应。
(3)微循环衰竭的护理:意识障碍者要执行安全保护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尿量、尿色变化;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药,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
(4)一般护理: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采取合适的体位,如休克病人取中凹位,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取半坐卧位;注意保暖;加强皮肤护理,防压疮:协助排便,必要时保留尿管。遵医嘱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禁食。给予吸氧。
7.健康教育
(1)配合治疗的指导:向病人及其家属,尤其是家属解释疾病的可能成因、主要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配合、预后等。特别要解释反复进行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殊治疗的目的、意义及不良反应。劝导家属多关怀和支持病人,以利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生活指导: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可口、易消化、易吸收、富含营养的食物,少量多餐;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促进身体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