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

导航

2018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强化练习题五

来源 :考试网 2018-03-04

  一、简答题

  1.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答: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共分五点:

  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的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2.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作用和程序。

  答:在企业单位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对象,工作范围。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岗位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的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与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

试题来源:[2018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在线题库下载]
查看其他试题,请扫描二维码,立即获得本题库手机版 详情咨询

(扫描进入手机题库)

  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图表和文字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答: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可分为五点讲述:

  1,为单位招聘和配置符合岗位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合格人才。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尽其才,岗得其人,能位匹配”的基本原则得以实现。

  2,根据岗位分析的结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制定出各类人员的考评指标和标准。以及晋级和晋职的具体条件,提高员工绩效考评和晋升的科学性。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工作岗位分析为企业单位建立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奠定了基础。

  答: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可分以下三大步骤:

  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类基本数据和资料。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3,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必要时可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

  二,调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

  三,总结分析阶段,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3.简述工作岗位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答: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分三点讲述。

  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岗位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任务和目标服务的,岗位的增加。调整和合并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为衡量标准。要明确企业的总目标是什么,每个岗位的目标又是什么,并且要力图使岗位目标具体化,明确化,并使该岗位的设置与其承担的任务相对应。在企业中推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目标管理,杜绝岗位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现象的存在。

  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使许多员工从事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工作,而劳动协作就是采用适当的形式,将从事各种局部协作的劳动联系在一起,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

  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在进行工作岗位设计时,必须首先要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责任,权限和利益,岗位责任是任职者应尽的义务,而与之对应的岗位权限是赋与岗位员工应有的对人,财,物的各种支配,使用,调动权,权力是保证岗位运行顺畅的工具,利益是驱使岗位员工更好完成任务的动力。必须切实保证岗位的义务,权力与利益的对应性和一致性。不受责任制约的权力和利益,必然导致滥用权力,利益膨胀,滋生腐败。而不授予足够权力和利益,仅有岗位责任,则难以保障工作任务的完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答:工作岗位设计的方法。主要分三点:

  一,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方法研究是运用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的部分,寻求构建更为安全经济,简便有效作业程序的一种专门技术。 方法研究的具体工作步骤:一般包括选择,记录,分析,改进和实施等五个阶段。1,选择研究对象。一般应选择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工作岗位,需要高,精,尖技术的岗位,能源和材料等消耗量大的岗位,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或劳动条件很差的岗位作为研究对象。2,用直接观察方法记录全部事实。只有掌握完备的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3,分析观察记录的事实,找出改善的方案。4,通过分析,研究出一套实用,经济,有效的新方法,将新旧方法作出比较,计算出采用新方法可能减少的作业次数,缩短运输的距离,以及可能节省的工时和费用等。5,贯彻执行新方法,在正式实施新方法前,培训员工掌握新的作业操作方法,以保证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在生产工作中,监督检查各个岗位员工实施新方法的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二,现代工效学的方法。工效学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

  三,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

  4.简述企业定员的作用,原则。

  答:企业劳动定员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的作用。

  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有了定员标准,便于企业在用人方面精打细算,促使企业在保证员工生理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地,节约地使用人力资源,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因为企业劳动定员标准是在对整个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以先进合理的定员标准和劳动定额为依据核定的。

  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企业内部员工调配工作的目的是开发人才,使人尽其才。

  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合理的定员能使各工作岗位的任务量实现满负荷运转。

  答:企业定员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先进合理的定员水平。就是各类人员定员数量的高低宽紧程度。只有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才能既保证生产的需要,又能节约劳动力。为了实现劳动定员水平的先进合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定员的科学标准应是保证整个生产过程连续,协调进行所必须的人员数量,因此,定员必须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及保证这一目标实现所需的人员为依据。

  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1,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2,提倡兼职。3,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

  三,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企业员工的比例关系包括: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非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各类人员以及基本生产工人的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关系。

  四,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定员问题,不只是单纯的数量问题,而且涉及人力资源的质量,以及不同劳动者的合理使用。

  五,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定员的贯彻执行需要在一个适宜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包括企业领导和广大员工思想认识的统一,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企业的用人制度,考勤制度,退职退休制度,奖惩制度,劳动力余缺调剂制度等。

  六,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随着生产任务的变动,技术的发展,劳动组织的完善,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定员标准应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5.说明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

  答: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分五种:

  一,按劳动效率定员。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

  二,按设备定员。这种方法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计算公式 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

  三,按岗位定员。就是根据岗位的多少,以及岗位的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的方法。又可分为两种:1,设备岗位定员,2,工作岗位定员。

  四,按比例定员,这种方法是按照与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公式 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类人员总数×定员标准(百分比) 比如食堂工作人员定员,托儿所工作人员定员,企业内医务保健工作人员定员,服务工作人员定员等。

  五,按组织机构,业务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定员。

  6.介绍企业定员的新方法。

  答:企业定员的新方法可分四点讲解:

  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

  二,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

  三,运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具保管人员人数。---------

  四,零基定员法。----------

  7.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

  答:特点:可分二大部分讲述。

  一,人力资源制度管理体系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组织中的人为对象的管理。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它至少具有以下五种基本职能。1,录用。这项职能包括以下活动,明确岗位需求,提出人员补充计划,对有资格的求职人员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采用科学方法确定符合岗位要求的最合格人选。2,保持。这项职能由以下活动组成,有效激励员工,始终能够保持员工有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便其潜质得以充分发挥,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3,发展, 通过教育,培养,训练,促使员工技能,能力,知识和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不断保持和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竞争地位,使员工的劳动能力得到开发。4,考评,对员工的工作成果,劳动态度,技能水平以及其他方面,做出全面考核的评定,对组织氛围和管理状况,以及员工土气进行调查分析,与总体评价。5,调整。为保持员工的正常状态,通过奖惩,解聘,晋升,调动等方法,使员工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达到岗位的要求。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隐含着两种基本要素,有形的和无形的,或者说,一方面它是一系列反映了企业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内在规律和运行规则的规范和标准。即对具体的人力资源活动和过程的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它又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践中所形成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

  答: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成可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属于劳动人事基础管理方面的制度可能包括: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的规定;工作岗位分析和与评价工作的规定;对内对外人员招聘的规定(含合同管理规定);员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的规定;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规定;薪酬福利规定(含社会保险规定);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的规定;等等

  8.简述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要求和步骤。

  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可分六点讲述:

  1,共同发展原则。将员工和企业的利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

  2,适合企业特点。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使之更加充满活力。

  3,学习与创新并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应当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4,符合法律规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与创新,必须在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

  5,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

  6,保持动态性。必须重视管理制度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理,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

  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可分为以下五种: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步骤分为三点来讲:

  一.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

  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

  三.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9.简述人力资源费用审核的方法与程序。

  答:人力资源费用审核的方法可分三大部分讲述:

  一.注重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又分三点:1,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用基准线,预警线,控制下线,这三条线来衡量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确定工资增长幅度,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各自合法权益。2,定期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市场调查,了解同类企业各类劳动力工资价位的变化情况,掌握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上线,中线和下线,由此对本企业各类员工工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看清本企业工资水平处在何种

  位置上,对内是否公平合理,对外是否有竞争力,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应当调整本企业工资,以及具体的调整幅度。3.关注消费者物价指数。

  二.注意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

  三.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

  答:人力资源费用审核的基本程序:首先要检查项目是否齐全,尤其是子项目,比如工资项目下的工资,加班工资,轮班津贴。岗位津贴,奖金等,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子项目,如基金项目下,劳动保险福利基金,养老储备金,员工医疗费,失业保险费,日常教育基金,住房基金,工会基金等。这些子项目一般都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

  10.简述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作用与程序。

  答: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作用:分三点讲述。

  1,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在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使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使企业达成人工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

  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降低招聘,培训,劳动争议等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重要途径。

  3,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实施为防止滥用管理费用提供了保证。

  答: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程序可分三点讲述:

  1,制定控制标准。制定控制标准是实施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控制标准落实到各个项目,在发生实际费用支出时看是否在既定的标准内完成目标。

  3,差异的处理。经分析得出的预算结果,如果和实际支出出现差异,尽快分析原因,以实际情况为准,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作进一步调整,尽量清除实际支出与标准之间的差异。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