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强化练习题二
来源 :考试网 2018-02-27
中1.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劳动纪律
B.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C.劳动定员定额规则
D.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E.岗位规范制定规则
【答案】ABCDE
【解析】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包括:①劳动合同管理制度;②劳动纪律;③劳动定员定额规则;④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⑤劳动安全卫生制度;⑥其他制度。
2.( )是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A.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修改程序
B.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废止程序
C.劳动合同的续订办法
D.应聘人员相关材料保存办法
E.集体合同草案的拟定协商程序
【答案】ABCDE
【解析】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为:①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②员工招收录用条件、招工简章、劳动合同草案、有关专项协议草案审批权限的确定;③员工招收录用计划的审批、执行权限的划分;④劳动合同续订、变更、解除事项的审批办法;⑤试用期考查办法;⑥员工档案的管理办法;⑦应聘人员相关材料保存办法;⑧集体合同草案的拟订、协商程序;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人员的档案移交办法、程序;⑩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修改、废止的程序等。
试题来源:[2018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在线题库下载] |
(扫描进入手机题库) |
3. 企业调节劳动关系运行的根本依据和手段是( )。
A.劳动法律规范
B.集体合同规范
C.劳动合同规范
D.专项协议规定
E.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
【答案】ABCE
【解析】专项协议是集体合同的一部分。
4. 下列关于劳动法律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法律关系不是强制性法律
B.劳动法律关系是单务关系
C.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D.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
E.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答案】CDE
【解析】A项劳动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B项劳动法律关系
是一种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
5. 劳动法律事实可以分为( )。
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合同
C.劳动法律行为
D.劳动关系
E.劳动法律事件
【答案】CE
【解析】劳动法律事实是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依据
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①劳动法律行为;②劳动法律事件。
6. 物质利益原则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内容包括( )。
A.物质利益促进机制
B.物质利益约束机制
C.物质利益激励机制
D.物质利益调节机制
E.物质利益平衡机制
【答案】BCDE
【解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身以及劳动关系类型的转变,创造了物质利益原则得以发挥作用的条件,而物质利益规律则为建立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奠定了基础。物质利益原则含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内容为:①物质利益激励机制;②物质利益平衡机制;③物质利益调节机制;④物质利益约束机制。
7. ( )都可以成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A.保险福利
B.工资
C.工作时间
D.员工
E.休息休假
【答案】ABCE
【解析】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员工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8.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包括( )。
A.劳动合同规范的调整
B.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调整
C.集体合同规范的调整
D.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调整
E.民主管理制度的调整
【答案】ABCDE
【解析】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依据调节手段的不同,主要分为七种:①通过劳动法律、法
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②劳动合同规范的调整;③集体合同规范的调整;④民主管理制
度(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的调整;⑤企业内部劳动规则(规章制度)的调整;⑥劳动
争议处理制度的调整;⑦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调整。
9.劳动法律关系包括( )。
A.主体
B.客体
C.权利
D.义务
E.内容
【答案】ABE
【解析】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分别为:①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即依据劳动法律的规
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②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劳动法
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③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即劳动法律关系所
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10.劳动法律行为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是( )。
A.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包含建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意图
B.意思表示必须完整地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必须内容
C.行为人必须以一定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示于外部,可以由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
D.劳动法律行为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E.劳动法律行为不依当事人的主观需求为转移
【答案】ABC
【解析】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包含建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意图;②意思表示必须完整地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必须内容,残缺不全的,通常不能使法律行为成立;③行为人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示于外部,可以由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