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模拟题(4)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9-20
中1.“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趺祥,腰缠四大恒”,这首老北京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荣宝斋的字画,亨得利的钟表,月盛斋的酱肉,张一元的茶叶,十八街的麻花,狗不理的包子……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构成了人们对悠悠岁月的珍贵记忆。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老字号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和意义
B.老字号的诚信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信誉
C.老字号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商业文化
D.每家老字号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记忆
2.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有人认为这是小兔子的弱点,于是,小兔子的父母和老师就强制它去学游泳。兔子耗了大半生的时间也没学会。它不仅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猫头鹰说:“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它发挥奔跑的特长。”看看我们的四周吧!大多数的教育都遵循一条不成文的定律:让人们努力改正弱点。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只要能改正一个人的缺点,他就会变得更好。可悲的是,这种推断是完全错误的。只注意改正一个人的缺点,而不重视发挥它的优点,只能造就一个平常或平庸的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每个人都有弱点,过于追求完美是没有必要的
B.一个人改正了缺点,不一定会变得更好
C.发现和激励一个人的特长比让其改正弱点更有利于其发展
D.看一个人不应该只看到他的短处,更要看到他的长处
3.下列句子排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个国家也必须有精神高地,便于人们登高眺望
②洼地与高地的形成,都有赖于机会平等的体制建设
③如果相应的机会被垄断,不曾寻求与权力对接的平常人,就只能望价值高地而兴叹,见精神洼地而沉溺,他就既不会拥有财富,也不能享有精神生活
④岁暮天寒,人们在期望,这个国家的一切制度都以普惠于民为依归
⑤一个国家必须有价值洼地,便于人们走入获利
A.④①⑤③② B.⑤①②③④
C.④⑤①③② D.⑤①②④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传说中的荆棘鸟,是自然界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一生只唱一次歌。( ),( )。( ),( ),( ),( )!一曲终了,荆棘鸟终于气竭命殒,以身殉歌——以一种惨烈的悲壮塑造了美丽的永恒,给人们留下一段悲怆的谜。
①使人间所有的声音刹那间黯然失色
②当它终于如愿以偿
③便不停执着地找寻荆棘树
④从离开鸟巢开始
⑤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树上
⑥和着血和泪放声歌唱——那凄美动人、婉转如霞的歌声
A.①③②④⑥⑤ B.④③②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⑤① D.④②③①⑤⑥
5.元朝建立后,吸取了历代地方军阀据险割据、对抗中央的教训,以政治统治、军事战略需要为第一原则,采用“犬牙相入”之法,人为地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其用意在于控制地方,打破过去以山川河流为分界的自然经济地理区划,不使某一大省区完全掌握整一形胜之地以据险而成割据。这种做法,虽然在军事不发达的社会有效避免了分裂割据,但是也造成了经济区域的分割,并逐渐沿用至今。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犬牙相入”之法是基于政治军事考虑,但对发展经济有负面影响
B.“犬牙相入”之法是在“山川形便”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C.“犬牙相入”之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行政区划设置原则
D.“犬牙相入”之法是汉代所创立并沿用至今的行政区划设置原则
6.也许是缘于童年的记忆,我特喜欢喝新鲜的豆浆,倒上一杯浓浓的豆浆,先不必喝,单是闻那一股浓浓的香气,便觉沁人肺腑。轻啜细抿,润入口中,舌尖稍稍搅动一下,缓缓地浸入喉间,有一股丝般的润滑,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这是记忆中久远的味道。如今,那种曾经无数次牵动我小小味蕾的卖豆浆的吆喝声再也吸引不了我的注意。不是吗?在超市里,满货架陈列着都是,琳琅满目。甜的,咸的,热的,冰的。只是那种豆浆过为稀薄,用吸管轻插,一饮而尽,吧嗒一下嘴,却总也喝不出记忆中的那种香甜浓厚的味道。
这段文字作者意在表达:
A.特别喜欢喝新鲜的豆浆,因为那带有童年的记忆
B.借豆浆的今昔不同抒发自己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C.慨叹如今喝豆浆已喝不出那种童年时的浓香
D.记忆中的味道恒久远,可惜无缘再现
7环境与经济,两者关系日趋紧密、不可分割,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必然是“缘木求鱼”。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自然生态环境出了问题,应当从经济发展方式上找原因,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正确的环境政策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 B.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C.经济发展影响环境发展 D.应制定正确的环境政策
8.光在被照射物体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叫光压,也被称为辐射压强。根据量子理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既是一种电磁波,又是一种粒子,即光子。光子没有静态质量,但有动量。当光子撞击到光滑的平面上时,可以像从墙上弹回来的乒乓球一样改变运动方向,并给撞击物体以相应的作用力,形成光压。
这段文字主要意在说明:
A.光动量 B.光运动
C.光子 D.光压
9.“高”是天的一种特性,是天坛的意境美之一。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外低楼,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圜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意境美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崇拜
B.高于其它建筑,说明其地位崇高
C.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
D.突出崇高感,强化敬畏上苍的心情
10.安定的住房,是尊严的前提,幸福的第一步。城市如果要让生活更美化,就要从让每个人都住有所居开始。但住房问题又是城市最大的挑战,“房荒是城市特有的问题”。恩格斯1872年的名著《论住宅问题》就提出住房问题的根源是城市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人口在城市的高度集中,带来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从而产生住房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反差。住房短缺是一种典型的“城市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住有所居是尊严的前提,幸福的基础
B.住房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C.资源的集聚效应和稀缺效应是相伴而生的
D.住房短缺是伴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城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