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6届江苏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考点强化练9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1-17

  二、非选择题

  9.(2015·课标)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

  答案:

  解析:设带电粒子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vB,粒子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速度分量不变,即vBsin30°=v0sin60°,

  由此得vB=v0

  设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AB,由动能定理有:

  qUAB=mv-mv

  解得UAB=

  10.(2015·安徽理综)在xOy平面内,有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图中未画出),由A点斜射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B和C是粒子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如图所示,其中l0为常数.粒子所受重力忽略不计。求:

  (1)粒子从A到C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

  (2)粒子从A到C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3)粒子经过C点时的速率。

  答案:(1)3qEl0 (2)3 (3)

  解析:(1)WAC=qE(yA-yC)=3qEl0

  (2)根据抛体运动的特点,粒子在x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对称性可知轨迹最高点D在y轴上,可令tAD=tDB=T,TBC=T。

  由qE=ma,得a=,

  又yD=aT2,

  yD+3l0=a(2T)2,

  解得T=。

  则A→C过程所经历的时间t=3。

  (3)粒子在DC段做类平抛运动,于是有

  2l0=vCx(2T)

  vCy=a(2T)

  vC==

  11.(2015·四川理综)如图所示,粗糙、绝缘的直轨道OB固定在水平桌面上,B端与桌面边缘对齐,A是轨道上一点,过A点并垂直于轨道的竖直面右侧有大小E=1.5×106 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带负电的小物体P电荷量是2.0×10-6C,质量m=0.25 kg,与轨道间动摩擦因数μ=0.4。P从O点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经过0.55 s到达A点,到达B点时速度是5 m/s,到达空间D点时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且tan α=1.2。P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水平向右的某外力F作用,F大小与P的速率v的关系如表所示。P视为质点,电荷量保持不变,忽略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

  (1)小物体P从开始运动至速率为2 m/s所用的时间;

  (2)小物体P从A运动至D的过程,电场力做的功。

  v/(m·s-1) 0≤v≤2 2

  答案:(1)0.5 s (2)-9.25 J

  解析:(1)小物体P的速率从0至2 m/s,受外力F1=2 N,设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1,经过时间Δt1速度为v1,则

  F1-μmg=ma1

  v1=a1Δt1

  由式并代入数据得

  Δt1=0.5 s

  (2)小物体P从速率为2 m/s运动至A点,受外力F2=6 N,设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

  F2-μmg=ma2

  设小物体P从速度v1经过Δt2时间,在A点的速度为v2,则

  Δt2=0.55 s-Δt1

  v2=v1+a2Δt2

  P从A点至B点,受外力F2=6 N、电场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设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3,电荷量为q,在B点的速度为v3,从A点至B点的位移为x1,则

  F2-μmg-qE=ma3

  v-v=2a3x1

  P以速度v3滑出轨道右端B点,设水平方向受外力为F3,电场力大小为FE,有

  FE=F3

  F3与FE大小相等方向相反,P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为零,所以,P从B点开始做初速度为v3的平抛运动。设P从B点运动至D点用时为Δt3,水平位移为x2,由题意知

  =tanα

  x2=v3Δt3

  设小物体P从A点至D点电场力做功为W,则

  W=-qE(x1+x2)

  联立~,~式并代入数据得

  W=-9.25 J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