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8湖南高考作文题他们这样写

来源 :潇湘晨报 2018-06-08

  一道高考作文题,激发全民畅想2035年。为此,本报邀请了各行业人士以及网友开启“脑洞”,写下他们对2035年的想象。

  如今,坐在考场里的你们,正背负亲人、友人,甚至陌生人的祝福,完成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挑战。2035年,又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正踌躇满志地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出发。

  希望每个被祝福的少年,能把所有的爱凝聚成一道明亮而温暖的光,照亮你们前行的路,也为2035年的孩子储存力量,让他们更坚定、更有勇气、更自由地去创造不一样的未来。

  2018湖南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导师点评

  用辩证眼光看中国发展轨迹

  长郡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王衡保

  今年的全国卷I作文题,还是体现了全国卷一贯的特色:即在一个宏大的时空领域讲中国故事。同时,今年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主要在于七则材料是通过年鉴的方式来展示中国故事。

  仔细读题发现,题目中出现了际遇、机缘、挑战、目标等熟悉的关键词,命题者的用意就在于通过关键词的指引,引发考生对中国发展的持续关注。

  相比去年的作文题,今年的作文题通过2020年、2035年这两个时间点的设立,要求考生不仅要立足当下,更要面向未来。而这部分内容,同学在审题立意过程中极有可能忽略。

  学生可不可以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立意?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可以的,如何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轨迹,进而去强化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轨迹自信,命题者也愿意看到当代青年的解读。

  结合国家发展表达人生规划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级教师钟武伟

  备受关注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色。

  作文题型继续采用任务驱动型,这类作文要求考生在设定的交际情境中作文,带着具体交际任务来写作,从而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与情境性。考题列举的2000年至2035年的素材与第二段前两句提示基本框定了写作的主题:青年都要胸怀家国,与时代砥砺同行,为未来的美好梦想而奋斗。同时,考题为考生设定了写作的具体情境:假设将写好文章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人阅读。这一写作情境要求考生行文做到真实表达,从而有效规避了以往“高考体”作文看似高大上,实则假大空的弊病。具体写作时,考生需密切联系现实与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要结合国家发展规划、民族复兴梦想与新时代的前行方向表达自己的人生规划。文体比较适合写成书信、议论文等文体。

  从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与要求来看,写作教学要回归本真,关注现实,真实表达。平时指导写作不能只注重套路训练、素材堆砌与文辞雕琢,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深入体验生活、多关注国家大事与社会热点。这将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

  整理/记者沈颢

  殷殷叮嘱

  这道光是内心最明亮的导航

  乡下的清晨是寂静的,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沉睡。

  “‘奶奶’‘喝奶奶’!”一岁大的女儿哭叫着划破这片寂静。“宝宝乖,宝宝乖!”我从床上翻下来,三步作两步,麻利地往桌边跑,打开奶罐,一勺一勺地将奶粉舀进奶瓶。

  “咕噜,咕噜……”喝完奶,女儿睁着她那圆溜溜的眼睛望着我,呢喃地叫了几声“妈妈”,双手习惯性地抓住了我的头发。而我就想这样永远抱她在怀里盯着看,一声鸡鸣打断了我对女儿的迷醉,天要亮了,门口的班车不久就要来了。我掰开她紧抓我头发的手指头,把她轻轻地放到床上,利索地起床收拾,背起远行的包,搭上了第一班回城的车。此时,天空的一轮红日恰巧升起,照进了那个安静的睡着女儿的房间,明亮却不刺眼。

  我痴痴地望着女儿的房间,我想,如果这一束光可以用时光瓶封存到17年后,那么,我想借这束光的力量告诉女儿:妈妈不是狠心,而是为理想,为生计,也为了你,妈妈必须奔忙。希望2035年的你,以及你们,在最美好的年纪里,理想就可以当面包吃。而吃着这样的“面包”,你必然可以扛起时代的大旗。

  我祈祷自己种下的希望能发芽,就像18年前,父亲送给我的一道电筒光,在后来的日子里,那始终是我内心最明亮的导航。那一束光,一定也是父亲努力为我储藏的。记得初中时,学校离家很远,要走将近20里的山路。天还没亮就要出发,当时我走在前面,父亲打着电筒走在后面。老式电筒的光有些昏暗,他每次都高举着电筒超过我的头顶,方便我完全看得清前面的道路。每当我在黑暗的道路上感到畏惧时,父亲总是说:“往前走,不要回头!”

  终于,我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大城市。离开家的那天,我起得很早,天还没亮。吃完母亲做的早饭,我大包小包拎着,坐上了哥哥的车子。父亲拿着手电筒照着我们上车。车转了个弯,就跑到了家门前的马路上,我抬头,看见星星大小的电筒光还在照着我们的车子。那一刻,我想借着那一束电筒光告诉父亲:您的女儿,一定会不负大山,不负理想,不负时代。

  车子颠簸了一下,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出来。我听到了披着日光的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告诉我,新的一天已在路上。(湖南省作协会员杨丰美)

  亲切祝愿

  确认过眼神,我们都一样

  Hi,2035年的少年!这是一声来自2018年的问候。

  17年的时间如沙漏,或清新、或沉重、或虚浮,荏苒着青春少年的小心思;

  17年的时光又如歌,或恢弘、或磅礴、或迸裂,刻录着一个社会的静默变迁;精细如沙漏,宏大如高歌,它们始终以恰当的姿态,勾连着彼此。

  17年前的今天,我们站在时间的坐标轴上,以千禧年为起点,提拎世纪宝宝、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村村通、精准扶贫、互联网、全面小康等关键词,既是串联一个时代的重要片段,也是记录一个群体的成长轨迹。

  既看到了社会的巨大变迁,时代的飞速发展,国家的蒸蒸日上,也会看到无数人的生活,甚至是命运,发生着激烈变化。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前世今生”。

  身为80后,在前18年的时光里,我能打捞出许多有着时代气息的瞬间:曾像个追风少年,迎着千禧年的晨曦,许下千年之愿;在地震之哀、奥运之喜中,体悟无数人复杂的表情,记住灾难和荣耀,学会敬畏和尊崇;在清脆的QQ消息提示音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地球村的精彩,我更记得初入因特网,那个虚拟的世界带给我的震撼;村村通、精准扶贫,让我回乡之路不再泥泞,让我在贫困的乡民脸上看到希望,那种可感知的时代之幸,让人兴奋不已。

  今天,年轻的你们,同样能提拎出不少关键词,比如人工智能、太空旅游、无人驾驶、社会主义现代化等,甚至还有一些突破我想象力的新生事物,来描述你们所看到的17年。我相信也会有一种东西,会让你无比兴奋。

  你我都无比幸运,躬逢盛世,同享现代文明。但文明不是坐享而来,不是时代的施舍,而是每个个体的努力付出而来。所以,我们得感谢自己的勤奋,感谢自己的努力。

  当然,一如我当初所处那个时代,有光彩靓丽,也有黯淡甚至让人失望的地方,比如环境问题、社会公平问题,我想你们或许也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晦暗。

  无论明亮或黯淡,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观照当下,记住使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你我一致的选择。

  Hey,少年!无论时光荏苒,确认过眼神,我们其实都一样。

  (媒体从业者,高亚洲)

  热情鼓励

  致2035的中国少年

  亲爱的少年:

  展信佳!

  现在是2018年,正是你来到这世界的那一年。或许对你而言,这是一个早已模糊在记忆中的时间节点,毕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切都更替得如此迅捷。然而今天,我要先带你复习一段百多年前,民族危难之际的先贤文字: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或许你会觉得,国家命运与自己很遥远,但请记得,个体永远逃不脱时代的荫庇,我们都是经历者、见证者与未来的创造者。犹记得,18年前,千千万万世纪孩童诞生在千禧之年。如今,我们真切地沐浴在新时代的光辉中,但我仍然有一些话要告诉你,愿漫漫求索之路,我们共勉。

  少年,我愿你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愿你热爱新事物,热衷新挑战,痛恨一切墨守成规,嫌恶任何千篇一律。以惊涛骇浪、汹涌澎湃之势遍游世间每个角落,遍饮世间每杯雨露。

  少年,我愿你永葆初心,诚恳勤勉。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18岁的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须心无旁骛地求知问学。

  少年,我愿你永怀家国之心,意气风发,敢于担当。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17年来,你和祖国一起成长,愿你敢于拼搏甘于冒险,对人对己诚恳真实,愿你始终以中华之崛起为己任,更愿你看到这封信时,你也和祖国一样,敢问天地试锋芒,披荆斩棘无人挡。

  2018.06.07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大二学生汉雨棣)

  考后关注:

  2018高考答案热点文章 | 2018高考真题 | 2018高考作文 | 满分作文

  2018全国高考语文答案 | 2018全国高考数学答案 | 2018全国高考英语答案

  2018全国高考志愿填报 | 2018全国高考成绩查询 | 2018全国高考分数线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