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7年广西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0-2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殴小女子绐(dài,欺瞒)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擒灭。閤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初,王安石当国,变乱旧章,后乘间语神宗,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熙宁宗祀前数日,帝至后所,后曰:“吾昔闻民间疾苦,必以告祖宗,因赦行之,今亦当尔。”帝曰:“今无他事。”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帝悚听,垂欲止,复为安石所持,遂不果。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违预中闻之,谓帝曰:“尝闻仁宗以制科的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

(节选自《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阴遣人挈水踵其后 阴:暗地里 B,姬言之帝,贷其死 贷:推卸

C,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 殆:几乎 D,帝悚听,垂欲止 垂:接近,将近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曹皇后性格仁慈的一组是 ( )

① 常于禁苑种谷、亲蚕 ② 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

③ 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 ④ 捃(jùn,拾取)至于诗,其过微矣

⑤ 谓祖宗法度不宜轻改 ⑥ 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彬的孙女因为仁慈、节俭,重视并经常亲自参与劳动而在郭后被废后应诏入宫,后被册封为皇后。

B,在面对作乱的贼子时,曹皇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但在处理参与作乱的宫女时,也表现了她的阴险与毒辣。

C,王安石变法因触犯的皇后的利益儿被阻挠,但因为王安石的坚持而使皇后的计谋未能得逞。

D,曹皇后在病中仍然关心苏轼一案,充分体现了她的仁慈。苏轼最终绝处逢生于自己的才识也有关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

② 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

③ 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完成8—9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 弃 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

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或七年,辛弃疾时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

②潇湘:潇水和湘水,在湖南零陵县汇合之后称潇湘,这里指耒阳地区。

5,诗词讲究通过“炼字”来传神,这首词前两句中哪个字有这种作用?请简要分析。

6, 这首词的下阙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 关山难越, ; ,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⑵ 六国破灭, , 战不善, 。(苏洵《六国论》)

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得道多助》)

参考答案

1、选B,贷:饶恕。

2、选C,② 是曹皇后激励侍从护驾的办法,与“仁慈”无关,因此可以排除A、B两项;⑤ 是说她因循守旧,可以排除D项

3、选D,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B项“阴险与毒辣”不恰当;C项没有依据。

4、① 仁宗皇帝准备在正月十五日夜晚再次陈设彩灯,被曹皇后进谏阻止了。(“以”1分,语意被动2分)② 王安石确实有才干学问,但是怨恨他的人很多,皇上要是爱惜他,想保全他,不如暂且让他到外地去做官。(“诚”“然”各1分,“出”2分) ③ 现在听说苏轼因为作诗而被关进监狱,难道不是受到仇人的诬陷吗?(“以”“系”各1分,“得非……乎”表反问的结构1分)

5、“欲”。它巧妙的写出了黄昏时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

6、用典 下阙用了三个典故:第一,诸葛亮指挥战斗的形象。借此暗示自己当年抗击金兵时潇洒风度,抚今追昔,感慨不已。第二,《楚辞》中的《招魂》篇。借此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壮举难以实现的满腹哀怨与牢骚。第三,杜甫诗中“纨绔不锇死,儒冠多误身”(《奉曾韦丞相丈二十二韵》),表现对议和派的强烈控诉,以及自己一身落魄蹉跎的痛苦心境。(具备其中一点且句意通顺,即给分)

7⑴ 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⑵非兵不利;弊在赂秦。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