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精选试题及答案(十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3-02
中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史称“宣王干涉鲁政”。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 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公然破坏周礼 B.鲁公违反了分封义务但遵守了宗法制
C. 在戏继位后括会成力鲁国国内的大宗 D. 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
2. 汉武帝时重用酷吏,对称霸一方、妨碍政令统一的地方豪强进行打击,下令把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视,以达到“内实京师,外销奸滑”“不诛而害除”的目的。汉武帝的这一措施旨在( )
A. 为地方百姓除害 B. 削弱封国权力C.充实京师的实力 D.加强中央集权
3. 有学者评论认为,“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该评论意在说明( )
A. 三省六部制强化了皇权 B. 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
C. 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D. 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5.王夫之说:“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繁,繁必御之以简。”其意在说明( )
A.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主辅结合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
6. 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人四川而划人陕西。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
A.传达行政命令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
7. 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这一改革有助于(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提高决策效率 C. 加强宰相权力 D. 规范政务运作
8. 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
A.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9.公元前5世纪,雅典法律规定: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长期居住在雅典的富有的外乡人。这反映了雅典( )
A. 贵族与平民的地位差距大 B. 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国情
C. 严格限制公民权利的扩散 D. 重视保证公民血缘关系纯正
10. 梭伦指出:“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他的这一做法 ( )
A. 旨在调节农民与商人的冲突 B. 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 试图采用中立方式化解矛盾 D. 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1.《查士丁尼法典》序言中写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法制影响深远 D.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 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C. 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D. 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