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9年高考历史第二轮练习试题及答案(十五)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1-08

  1.严复称:“是故富强者,不外利民之政也,必自民之能自利始,能自利自能自由始;能自由自能自治始······”在此,严复认为:

  A.社会改革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B.实现国家富强必须提高国民素质

  C.社会改革措施决定了国家的兴衰 D.国家兴衰决定了国民素质的优劣

  2.1927年,毛泽东致函中央:“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但以前总认为这是在1905年,这是以前极大的错误。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相适应,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者说明毛泽东:

  A.对大革命失败教训未有深刻认识 B.认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很有必要

  C.逐渐成了中国革命实际领导人 D.仍未从中国实际认识中国革命

  3.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用大量资料证明了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但是达尔文又是一名信仰上帝的基督教信徒。这可以反映出:

  A.进化论证明了基督教教义是真理 B.宗教信仰有慰藉人们的心灵之功效C.进化论的科学性值得怀疑 D.宗教信仰与科学研究不完全矛盾

  4.乾隆二年苏州因染衣坊过多而造成了“满河青红紫黑”,于是苏州府立“永禁虎丘染坊碑”,禁止在虎丘开设染坊,所有“染作器物,迁移他处开张”,“如敢故违,定行提究”。这反映了当地政府:

  A.重视行政法规建设B限制私营手工业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D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

  5.深受官利(固定利息的俗称,即企业不论盈亏必须定期依固定利率向股东支付的息金)之累的实业家张謇曾说:“中国且亦赖此习惯耳,否则资本家一齐猥缩矣,中国宁有实业可言?”这说明:

  A.民族企业深受传统投资心态影响 B.官利制度符合经济自由主义原则

  C.中国的投资者已经具有风险观念 D.官利制度充分调动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6.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期称“夫”“仆”,魏晋时期称“田客”“部曲”,宋元时期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7.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受商鞅变法的影响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D.修养生息政策的推动

  8.亚里士多德说:“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产物······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中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这反映了雅典:

  A.奴隶不受宪法保护 B.缺乏法治精神 C.公民权利受到抑制 D.民主存在欺骗性

  9.工业革命初期,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共同影响着劳动分工的社会性别化。“女性缺失技术竞争力的观念”成为女性身份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女性看来“进入技术领域”是对女性身份的威胁。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没有冲击到传统社会观念 B.加剧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C.加剧了技术竞争的激烈程度 D.加强了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

  10.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订、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A.国家丧失了干预经济的能力 B.高额成本导致计划经济效率低下

  C.计划经济难以有效配置资源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11.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12.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工业的发展相适应。”这表明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A.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中心 B.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

  C.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D.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13.19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了“奥斯堡合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合约:

  A.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D.促成了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14.与同时期的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两国启蒙思想家的研究领域不同的主要原因:

  A.经济水平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 D.国际地位的差异

  15.湖畔派是18--19世纪英国的一个诗歌流派。该流派在诗歌体裁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扬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展诗人的想象力。下列作品同湖畔派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A.《百年孤独》 B.《等待戈多》 C.《自由引导人民》 D.摇滚乐、爵士乐

  16.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上涨了数倍。由此可以推断:

  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 B.商业革命引发了价格革命

  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 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17.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18.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强盗也有良知,他们不愿意人们叫他强盗,说明他还知道强盗这个词是不好的;又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据此可以判断,王阳明强调的核心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突出良知   D.近朱者赤

  19.(16湖北省黄冈市元月高中三年级调研考试28)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由此可知: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英法蓄谋侵略战争C.中方极力抵抗外侮D.清朝军队纪律涣散

  20.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

  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     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