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9年高考历史第二轮练习试题及答案(五)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2-27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
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比较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4分)“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 (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材料三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使资本家兴奋得手舞足蹈,科技的光辉令人心花怒放……

  (1) “地理上的发现”是指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概括“地理上的发现”从哪些方面“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4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的客观进步性。(4分)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哪些?(举出至少三种)(3分)

分享到

相关推荐